手術前為何要做艾滋病檢測
2010年03月01日 中國柯橋網
手術前艾滋病檢查是俗稱的“術前四項檢查”之一,目的以確診患者是否患有或感染了這種病。但許多病人或家屬往往難以理解,我是來做手術的,為什么要給我做艾滋病檢測呢?這里就向大家解釋一下。
醫源性傳播是艾滋病血液傳播途徑之一。血液傳播是感染HIV最直接的途徑,如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尤其是“窗口期”的血液(即獻血者已被病毒感染,但還未出現抗體的階段所獻血液,不能被現有的檢測手段查出);使用了被污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包括注射器、針灸針、口腔科器械、婦產科的接生用具以及外科手術用的刀子、剪子、鉗子等。另外,在做胃鏡、腸鏡、膀胱鏡等介入檢查和治療時,都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及其他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進行術前四項檢查可以幫助醫生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按照醫療管理制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對其診療的安排以及所用器械、物品和代謝物的處理都有別于普通患者。在醫院,患有傳染病的患者不能同普通病人住同一房間,手術時也要安排到特殊感染手術室。攜帶這幾類病原體的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都要經過特殊的消毒程序,如使用單獨的消毒包,除了一般的消毒流程外還要多次消毒,并進行相關指標的檢驗。
切斷醫源性感染,不僅對住院病人,而且對于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也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醫務人員每年受銳器損傷的比例高達11%~24%,其中因銳器損傷而導致的感染中,艾滋病占3.2%。同時,醫務人員每天接觸各種疾病的患者以及患者的體液、血液、分泌物時,遭受感染的幾率會增大。因此,術前對患者進行四項檢查,如果發現陽性患者,可以警示醫務人員格外注意。
術前四項檢查有助于減少醫療糾紛,一個病人輸血或動手術后發現感染了艾滋病,是輸血和醫源性感染所致,還是患者接受治療或入院前已被感染,這就需要與患者手術前或輸血前檢查的資料進行對比。如果查了,責任就好分了;如果沒查,那就難搞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