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3日 14: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方建凱一家人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十分低調,并且不愿意拍照見報。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同意以側面讓記者拍照,同時他希望能夠通過呼吁有心人參與救助李根,以及更多在中國等待救治的腎病患者。(加拿大《明報》 李敏攝)
中新網3月3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道,一個出生于加拿大的“90后”華裔少年,正在多倫多籌備為遠在中國受腎病威脅生命的人們成立一個專門的基金會。雖然早已將成為慈善家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決定現在就將這一目標提前實現的動力,則是緣于一個與他素不相識,正在中國與死神進行搏斗的19歲青年。
這名多倫多華裔少年名叫方建凱,今年17歲,現正就讀于St. Andrew's College,其父母均為香港移民。上個月30日晚上,他發覺他的華裔家教老師上課時神情沮喪,再三追問下,得知原來老師身在中國的外甥兩天前被診斷2個腎全部壞死,若不換腎最多只剩3個月到半年的生命,而病人的一家在短期內卻無法湊足至少要40萬人民幣的換腎費用。
得知這個情況后,方建凱立即表示愿意將自己零用錢全部送給老師的外甥,回家后,他還是輾轉難眠,便與父母商量如何才能夠挽救這名幾乎與他同齡少年的生命。很快,一家人便做出決定,先為病人捐款15萬(約2.3萬元加幣)以交付等待腎源所需的登記費,再以方建凱的名義成立一個基金會,為病人后期換腎及治療的過程籌集資金。
據方建凱的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教老師表示,她遠在中國安徽省滁州市的這個外甥名叫李根,今年19歲,目前正在中國南京軍區總院接受治療。由于李根的父母沒有穩定的工作,就一直沒給孩子購買醫療保險,不曾想新年伊始便遭遇到這個有如晴天霹靂。她本人已經將所有存款都寄回弟弟家中,但離換腎所需所有費用還差得遠。
上月16日年初三,醫院傳來好消息,李根的血清肌酐指數由原來的560降至430,2日之后又繼續大幅度下降,若這個指數能夠繼續下降至接近130的正常值,李根就不需要通過換腎來保命。正當李家上下倍感歡欣鼓舞時,醫生卻表示,李根的血清肌酐指數變化很不穩定,目前仍處于危險值范圍,而醫生現在對他所做搶救治療,亦只是為了延緩時間等待腎。
與此同時,李根一家人為了籌集每日的血液透析和藥物治療費用,已經用盡存款,而李根的父親現正考慮賣掉唯一的房產為兒子籌集至少要40萬元人民幣的換腎費用。
方建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建立慈善基金幫助別人是自己一直以來的目標,但目前由于自己還沒有年滿18歲,沒有達到成立基金會的合法年齡,但是救命是不能等的,在征求過律師的意見后決定,先用媽媽的名字作為基金會法人代表,等明年他年滿18歲之后再轉在自己的名下。
由于加拿大的醫療制度比較完善,方建凱稱建立基金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中國那些無能力就醫的腎病患者,因此他決定利用今年暑假時間回香港為基金會做宣傳。此次行動的目標之所以十分明確,方建凱表示這與他幾個月前的一場親身經歷亦有關。
原來,就在得知李根病情之前不久,方建凱因為患上肺氣腫入院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非常成功,但術后的他卻因傷口疼痛難忍而要求醫生對他注射嗎啡止痛。殊不知他對嗎啡有藥物敏感,幾乎再不能醒過來。在兩個月的治療和恢復過程中,方建凱深深感到生命的寶貴,以及自己能夠享受加拿大完善的醫療服務的幸運,這更加令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幫助中國同胞。
方建凱的母親方太告訴記者,方建凱雖然從小在較為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但對物質的要求卻很少,“他經常將我們給的零用錢全部送給街邊的乞丐或流浪者,”方太說。
方建凱認為:“慈善家不是光靠家人的錢就可以,我現在所讀的專業就與金融管理有關,希望長大后可以成為向父親那樣的企業家,才能夠有能力開展慈善事業來回報社會。”他同時相信自己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青年分會以及在學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經驗,可以幫助他更好的推動基金會的發展。雖然他的父母親愿意為他的基金會捐獻第一筆善款,但方建凱堅決表示拒絕接受,因為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呼吁社會各界的關注,而不是依靠家人的支持完成他做慈善家的理想。
目前,“方建凱拯救生命基金會”正在籌備當中,有望在下個月推出更完整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