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使命
在衛生部醫政司的倡導下,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共同發起,并由輝瑞中國支持的“中國血管健康工程”今日在京宣布正式啟動。該工程將由大規模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篩查、診療標準改進、醫生繼續教育、患者教育、疾病管理和公眾疾病知識宣傳等多個項目組成,旨在探索和建立適合中國人群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全程管理體系,提高國人血管健康水平,遏制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趨勢,推動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拐點”早日到來。
來自衛生部、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的領導,多位全國著名心腦血管治療領域專家,以及輝瑞中國的有關代表出席了啟動儀式。
加強慢病防控,推動心腦血管疾病“拐點”早日到來
心腦血管疾病以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逐年遞增的醫療費用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國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經超過2.7億人,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近300萬人,占我國每年總死亡人數的1/3,平均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俗稱“三高”)、吸煙、肥胖等已經成為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出現了“由升轉降”的拐點。相比之下,我國目前心腦血管病發生率仍在逐年上升,未來20年里我國40歲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人數還將增長2-3倍。據目前預測,即使采取干預措施,到2020年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才會出現拐點并逐步下降。如何推動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事件“拐點”早日到來,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尤其是慢病防控領域的重大課題。
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在內的慢病防控。衛生部部長、中科院院士陳竺在“2011中國慢性病防控論壇暨中國健康促進聯盟成立大會”上,用“井噴”來形容中國慢病防控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對此衛生部醫政司綜合處處長樊靜認為:“應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現狀,關鍵是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慢病防控的策略。這一策略應由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參與,共同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中國血管健康工程’是一項關乎全民健康的重點工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占中國總死亡人數的80%。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是中國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加強慢病防控可從根源上最大限度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對此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是典型的慢病,既有急性期治療的任務,又有長期慢病防控的任務。所以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控需要疾控中心、社區和全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
出席啟動儀式的輝瑞中國總經理吳曉濱博士表示:“作為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輝瑞始終將‘攜手共創健康中國’作為在華的使命和理念。我們非常榮幸能夠支持和參與‘中國血管健康工程’,并希望能通過輝瑞在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療經驗和資源,為實現中國心腦血管疾病事件拐點的早日到來而貢獻一份力量。”
高膽固醇成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禍首”,公眾應引起重視
目前,造成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經過我國政府及醫務工作者多年的努力,高血壓和高血糖的防控得到了很大的進展,但高血脂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卻仍然很低。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紹,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雖然控制膽固醇長期以來一直是醫療工作者所關注的,但是卻最易被大眾所忽視。
對此王擁軍教授認為:“關鍵是要提高防治意識,改變‘三低’現狀。‘三低’即大眾對‘膽固醇’這一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因素的知曉率低、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的診斷率和規范治療率低,同時還存在冠心病和腦卒中他汀等二級預防藥物使用不足。這些都是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領域日益凸顯的問題。”
我國人群膽固醇水平正不斷攀升,成為造成國人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北京為例,1984-1999年冠心病死亡的增加,其中77%歸因于膽固醇水平的增高。因此要重視高膽固醇的監控和防治,其中的關鍵是要提高公眾對高膽固醇危害的知曉率及接受干預治療的依從性。一旦發現膽固醇偏高,一定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認知脫節,多數患者未堅持使用他汀類藥物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診斷率和規范治療率依舊偏低。據一組中美兩國數據對比顯示,我國人口血脂異常的診斷率只有11%,比美國低了近40%;治療率低了20%;我國高血壓診斷率和治療率均不到美國的半數。此外,我國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處于較低水平。
相對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現狀,在疾病的規范診療方面則出現了認知脫節現象,而且大眾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及防治的認知不足。這些都延誤了及時控制病情和治療的時機。
目前臨床治療上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未能長期、充分地堅持他汀類藥物治療。在全國很多地區,當膽固醇水平降到化驗單上的“正常值”之后,患者就不能繼續享受醫保報銷了,很多患者就會因此而停藥。但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尤其是膽固醇的控制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一旦停藥,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對此霍勇教授指出,“我們呼吁國家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控方面采取更為積極的醫保政策,鼓勵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堅持長期、充分的他汀類藥物治療。”
多管齊下,“中國血管健康工程”功在當代
據主辦方介紹,“中國血管健康工程”接下來將在全國各地開展血脂異常等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的大規模篩查、赤橙黃綠血脂危險分層實踐行動、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從醫院到家庭(H to H)全程疾病管理等一系列活動。
“中國血管健康工程”還將通過全民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教育,更加科學有效地向廣大群眾普及膽固醇與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梗和中風以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自我居家管理的健康知識,提高公眾對于常見“三高”心腦血管高危因素、特別是對最易被忽視的危險因素 -- 高膽固醇的重視,提高血脂異常的診斷率和治療率,促進全民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識別和干預,同時倡導公眾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終推動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控事業發展,推動中國心腦血管疾病事件“拐點”的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