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4家民營醫院違規被罰近700萬
2012年11月6日 來源:來源:云南網
民營醫院一直是醫療行業激活經營機制、改善服務質量的一大亮點,而今卻因為缺少監管而出現一些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今年6月以來,按照省人社廳要求,昆明市市縣兩級醫保經辦機構對14家民營醫院進行了重點專項核查。昨日(11月5日),昆明市醫保中心召開的昆明市醫療保險定點民營醫療機構工作會議上,由昆明市醫保中心公布了被核查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意見,其中醫保基金欺詐行為問題可謂令人瞠目結舌。
對核查存在違規行為的14家民營醫院,官方態度強硬。會上,昆明市醫保中心強調,將責令14家定點醫療機構立即停止違規行為,同時追回違規費用,扣除當期服務質量保證金。共扣除違規費用423.04萬元,扣除服務質量保證金270.04萬元。
對其中13家定點醫療機構,分別給予暫停或關閉醫保支付系統的處理,對違規情節較重的醫院給予終止服務協議或提請行政部門取消其定點資格的處理。
接下來,昆明市醫保經辦機構準備于2012年四季度進行昆明市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專項檢查,對偽造醫療文書,編造費用結算明細,并向醫保經辦機構申報撥付費用,套取、詐騙醫保基金等七大類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核查。
違規行為
無資質者行醫
部分醫院存在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為參保人提供醫療服務,或提供服務地點與注冊執業資格證地點不吻合的問題。
極力讓病人住院
不經門診檢查診斷、未判斷是否有入院指征或降低入院指征收參保人住院,更有甚者,通過出院退返現金、發代金券、吃飯免費等手段任意減免住院費用的病人自付部分,誘導無住院指征的參保人進行療養式住院。
偽造資料套醫保金
對醫保藥品違規加價,上傳資料套取醫保基金,或是虛傳藥品或檢查費用。編造醫療文書,病歷與實際診療內容不符合,或冒用有資質醫師出具檢查報告并上傳費用。編造住院事實,掛床住院,在院率不達標。
亂檢查、亂用藥
違規使用醫保用藥,病情檢查診斷和用藥不吻合,或擴大檢查范圍進行套餐式檢查,提供不合理不必要的醫療服務。
內行揭秘
為回籠資金 竟坑蒙拐騙
一位從事醫院管理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按照相關規定,國家允許民營醫院自取得執業登記證之日起,三年內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但事實上,因為信譽度等多種原因,許多民營醫院在取得執業登記后,往往要有兩年以上的運作,才能真正開始贏利。所以三年的稅收優惠政策,民營醫院得到的實惠并不多。因此,為了在短時間內得到回報,一些民營醫院便干起坑蒙拐騙的勾當。
這位人士表示,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為了資金回籠、投資收益,一些醫院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患者,尤其像啟用無醫生資質的員工更是為了降低成本,甚至吹噓專家“資質”,都是常有的事情。
昆明市醫保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昆明市即將出臺的《昆明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管理實施辦法》將大大幫助醫療經辦機構對違法行為等進行界定,并有了制度性的執法保障,對于那些違法行為及企業,有法可依是最好的“戒尺”。
市民聲音
100元療養10天之后
家住北市區的余先生今年4月被朋友邀約至海埂邊一家療養院療養。余先生介紹,療養院提供的服務只對持有昆明市醫保卡的參保人提供,持卡人先墊付1000元,療養時間為10天,等療養期一過退回參保人900元,而療養的人一進去就被拉去體檢,體檢完就開始住院打針吃藥,住院期間不準回家探望親人。
雖然持卡人只掏了100元就住院療養,但據昆明市醫保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舉辦這樣的療養服務,療養機構可以在每個療養人身上向醫保基金套取4000元,此舉損害了醫保基金安全,更損害了醫保參保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