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為牟暴利夸張宣傳
2012年11月26日
中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年來,民營醫院紛紛進入醫療領域,國家先后出臺過至少10個鼓勵社會投資,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文件。然而,在民營醫院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長期混亂的經營環境,不少民營醫院走上了靠投機取巧、坑蒙拐騙牟取暴利的歪路,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何加強監管、完善法規,規范準入門檻,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現在大家一提民營醫院,馬上想到的就是‘營利’,行業里的確有這種唯利是圖的風氣。一位醫療領域內專家就說,有些商人把醫院當企業辦,眼里只有利潤,沒有過硬的醫術和規范的服務。
有知情者透露,一些民營醫院的運作套路基本一致:一是定位于治療不孕不育以及其他生殖系統疾病的“冷門”,業內俗稱“下三路”;二靠不惜血本、鋪天蓋地的廣告砸開市場;三是過度檢查,費用遠高于公立醫院;四是夸大病情,甚至干脆把沒病的也說成有病。
據有關方面統計,上海市民營醫療機構的均勻治愈率僅54.36%,考慮到上海公立醫院中三級機構較多,承擔了上海市及全國疑難雜癥的救治,從疾病構成角度看,社會醫療機構的質量水平明顯低于全市均勻水平。而民營醫療機構擁有的衛生技術職員只占全市總數的6%;床位數占5.9%;均勻注冊資金小于1000萬元;占地面積不足1400平方米;提供的門急診服務只占同期全市門急診總量的6%。
上海市嘉定區衛生局副局長鄭益川認為,投資者和管理者分離,這是最大問題。投資者總是想盡快收回成本,使得民營醫院院長非常為難,盡管他們多數都是有醫學背景、有醫德的,但處于這種矛盾的時候,也只能選擇妥協。
一位曾在民營醫院工作的管理人員認為,開辦民營醫院無疑是必要的,關鍵是政府如何鼓勵、扶持、規范的問題。政府不扶持,他們就可能要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