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
《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獲通過2020年打造出“信用廣州”
“在入口關,公務員必須經過遴選、考核、考試。在履職過程中,如果有貪污、受賄、撈取好處、以公謀私等,將會通過績效評價和信用評估反映出來,還將采取一些懲戒性措施。”
——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
新快報訊 記者羅仕 寧彪報道 14屆136次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10月15日審議通過《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規劃》將食品藥品、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金融等十個領域列為廣州信用建設的重點工程,負責發布該文件的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透露,將制定醫護人員信用評價標準體系,并建立非法行醫“黑名單”制度。
食品藥品將設“黑名單”
潘建國表示,《規劃》提出以打造“信用廣州”為總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成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與運行機制,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國際慣例接軌、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目標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
《規劃》明確了六大信用主體:政府、司法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提出了十項重點領域:食品藥品安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金融、知識產權、工程建設、低碳節能與環保、電子商務、中小微企業、農村信用建設等。表示要加大對守信行為的激勵和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形成守信者“處處守信,事事方便”、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聯動獎懲機制。
對于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食品、藥品質量信用評價、信用獎懲、“黑名單”等制度。并將全面建立并動態更新食品的生產經營、銷售以及藥品的研制、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各相關責任主體的信用檔案,推進全市各地食品、藥品質量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和形成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機制。
政府踐諾將納入績效考核
在醫療衛生領域,《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量化分級管理制、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醫療機構退出制、醫療機構法人約談制、通報公示制、非法行醫“黑名單”制以及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健全醫療機構及執業醫師、藥師、護士等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制定信用評價標準體系,懲戒收受賄賂、過度醫療等失信行為。并鼓勵醫療機構通過建立誠信聯盟、簽訂誠信倡議書等形式,強化守信自律意識。
政府作為位列首位的信用主體,《規劃》表示,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引領推動和示范帶動作用。要全面建立政府部門服務承諾制度,對行政職權范圍內的服務事項,向社會做出服務質量和服務期限承諾,各級政府工作報告中為群眾辦實事的踐諾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何為政府承諾?潘建國舉例說:”比如每年的十件民生實事,政府就治理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做出了承諾,政府就推進項目做出了承諾,就必須按照既定的要求和目標來加以推進落實。”
到2020年公務員全建誠信檔案
《規劃》還提出,要加強公務員個人的誠信管理,加強公務員考錄工作中的信用審查。并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客觀公正記錄公務員的信用、獎懲等信息,逐步將公務員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獎懲記錄、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相關信息納入信用檔案,切實將誠信狀況作為公務員招錄考察、考核、提拔任用、評先的重要依據。到2015年和2020年公務員誠信檔案覆蓋率分別達95%和100%。
潘建國具體解釋道,“在入口關,公務員必須經過遴選、考核、考試。在履職過程中,如果有貪污、受賄、撈取好處、以公謀私等,將會通過績效評價和信用評估反映出來。”此外,還將采取一些懲戒性措施,比如根據《公務員法》該辭退的辭退,觸犯刑律的要開除公職。“接下來公務員的信用檔案、信用評價、信用評分也要進一步細化。”
潘建國同時表示,律師、證券人員等特殊領域從業人員,同樣也將通過建立誠信檔案和被服務對象主體評價,形成進入和退出對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