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服務老年人
時光輝在回答市民提問時說,根據人口測算,現在還不是上海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時間段,必須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養老問題,在規劃、政策、機制上都要進一步理順。
時光輝說,居家養老的主體地位在現階段是不能動搖的,這是國情、市情和生活傳統決定的。上海在“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里都特別強調“9073”的養老格局,即90%是家庭養老、7%是社區養老、3%是依托機構養老。但是,如果把養老責任全部壓給家庭,家庭有時難以承重,社會要提供支持。
他具體說,從社區角度來說,現在提供“六助服務”:要助浴,老人要洗澡,自己或者家里人不是很方便;要助醫;要助潔,家里面要保潔;要助行;要助餐;要助急,有緊急情況時,不是完全依靠老年人和他的家庭,社會、社區也可以給他提供服務。
目前,在社區里面提供的這“六助服務”主要是來自三方面:一是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購買提供,也叫基本養老服務;二是由社會組織提供,叫公益性養老服務;三是由企業提供,是完全市場化行為。
到今年,上海已經有了40個老年宜居社區。時光輝說,到2015年要建成100個。他表示,老年宜居的社區建設有兩個特點:第一,老年人不離開他熟悉的生活環境,在里面能夠得到各種養老服務;第二,這個服務不是以往各個部門提供的單一服務,是資源整合、服務整合、多元化的,或者叫一攬子的服務。
做好養老護工職業規劃
針對目前養老護工工資待遇不是特別高、很難留住人的現狀,時光輝說,養老隊伍建設是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的,一是護工總量要與未來老齡化總量相匹配,現在養老機構基本是一名護工服務5個老年人,社區里面大概是1比4,而未來的總量還要有保證;二是對養老護工隊伍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比如評定養老護理師、高級護理師等職務;三是養老護工的薪酬待遇要有保障,要讓他們感覺這項職業是有前途的,也可以維持一個比較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未來也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