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奶奶的時間表
73歲的張桂霞老家是濟寧的,跟著小兒子來濟南生活七年了,一直幫著帶孫女。去年9月份張奶奶的孫女上了小學,早晨孩子媽媽送孩子上學走后,張奶奶每天上午洗完衣服,出來買完菜,就趕緊回家做飯,吃過中午飯,收拾一下,兩點半準時出門趕公交車。快三點的時候,大家一起坐上公交車來到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門口,等候著小孫女放學。
5月4日當天,恰巧是小孫女打掃衛生,張奶奶站著等了半個多小時,感覺有些累了,找了張廣告紙鋪在人行道邊上坐下等著。快四點的時候,孫女才從學校門口走出來。倆人來到站牌,等了十五分鐘之后,公交車才來,車上人很少。“這輛車還挺準時的,人也少,跑得很快。”時間長了,張奶奶已經摸出了規律。
回到家已經快五點了。張奶奶得趕緊做飯,孫女則忙活著做作業。兒子兒媳回來吃過晚飯后,張奶奶才算有自己的時間。每天晚上,她都要到齊魯軟件園去走圈,風雨無阻,“在這里認識了很多來看孩子的老太太,我們經常一起趕集買菜,鍛煉身體。”
張奶奶的情況還算好的,有的老人來濟南給兒女帶孩子,不僅下午接孩子放學,還得早上送孩子上學,要是孩子午飯也在家吃,那老人一天的生活基本就是起床——做飯——送孩子去學校——去菜市場——回家準備午飯——接孩子回家吃飯——送孩子回學校——接孩子放學——回家做飯。
老兩口的兩地分居
上午9點多,太陽升起來但還不是很熱,60歲的馬云梅帶著孫子來到樓下活動,這是她每天的必修課。自從六年前來到濟南,她就常年住在兒子家里,幫著兒子兒媳婦帶孩子,洗衣服、做飯、買菜、收拾家務,有空就帶著孫子到樓下去玩,到了上學、放學的點兒,她就幫忙去接送孫女。
馬阿姨告訴記者,六年前兒媳婦第一次坐月子,她從安徽來到濟南新生活家園小區,幫忙照看孫女,一直到把孫女照顧到上幼兒園,她才略微輕快一些。可是孫女上學了,兒媳婦又懷孕了,到兒媳婦快生產的時候,她又得照顧媳婦,還得照顧孫女,每天都很忙,后來忙不過來,兒子找了月嫂來幫忙,堅持了幾個月之后,兒媳婦身體恢復過來,兩個人這才緩口氣。
盡管在濟南很多年了,馬阿姨還是牽掛家里,因為家里還有老人和老伴,大兒子一家人也在老家。“回一趟老家不容易,每次都得坐火車,還要轉汽車,要一整天才能到家。”平時忙活著還好,一說起老家來她就有些想家,“我們老家種稻子,夏天我都得回老家去幫忙,順便在家里住上一個月,看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跟鄰居們好好說說話,我在這里說話好多人都聽不懂。”
馬阿姨的兒子做軟件行業,兒媳婦當老師,雖說收入還行,兒子也一直希望能把家里的老人一起接過來生活,讓馬阿姨和老伴團聚,可是考慮到老太爺的年齡太大,經不起折騰,也擔心一起生活成本太高,兒子無法負擔,馬阿姨堅持不讓老伴和老太爺一起過來。“前段時間,我老伴扭著腳了,我心里很著急,兒子擔心他爸,就讓我趁五一假期回老家看了看,請了保姆過來幫忙帶了幾天孩子。”
■大數據
367萬女性老人忙著為兒女照顧下一代
給兒女帶孩子,是中國的傳統之一。如今隨著人口遷移的加劇,一些老年人也被迫暫居兒女家中,當起“奶奶(姥姥)保姆”,這個群體能有多大,目前沒有相關的數據統計,但通過測算這一年齡段人群概況,我們可略知一二。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山東總人口女性所占比例為49.43%。省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統計年鑒中顯示,截至2013年底,山東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總數為459.1639萬人,由上述比例可推算,山東退休女性約為227萬人(基本為55歲以上)。
來自省人社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居民養老和新農保并軌后,山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39.9萬人,其中60歲以上能領養老金的人群為1353.4萬。按照上述性別比推算,其中60歲以上非職工城鄉女性總數為669萬人。
考慮到55歲到65歲是奶奶(姥姥)帶孩子的主要年齡段,這896萬人中還要扣除529萬65歲以上山東女性居民,目前山東有367萬老年女性面臨或正在給兒女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