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有關政策情況,并答記者問。
趙英民介紹,“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追求就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全力打好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的攻堅戰和持久戰,確保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
《規劃》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和“十三五”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基本原則是“五個堅持”:堅持綠色發展,標本兼治;堅持質量核心,系統施治;堅持空間管控,分類防治;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法治;堅持履職盡責,社會共治。
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規劃》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分別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總量。這里涉及到的環境質量指標,也是第一次進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是“土十條”里的要求,其余10項是“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規劃》主要內容,分七個方面。分別是強化源頭防控,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深化質量管理,大力實施三大行動計劃;實施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與污染減排;實施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環境風險;加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修復;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施一批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
第三部分是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包括明確責任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國際合作、推進試點示范、嚴格評估考核等五個方面。其中在重點工程投資方面,鼓勵建立多元化投資格局,主要以企業和地方為主,中央財政根據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原則給予適當支持。
趙英民指出,圍繞《規劃》實施,將主要開展五項工作:
一是宣傳《規劃》。以《規劃》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為重點,開展宣傳解讀、答疑解惑,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說清楚,講明白,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二是明確任務和分工。將《規劃》重點任務進行分工,明確部門責任,將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地,統籌部門協同推進規劃實施。
三是落實重大工程和改革措施。建立項目庫,強化項目推進機制,積極推動重大改革政策盡快落地。
四是大力推進社會共治。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暢通公眾監督渠道,積極組織廣大群眾有序參與和監督規劃的實施。
五是開展評估考核。對規劃實施情況定期監測評估。2018年底進行中期評估,2020年底進行終期考核,考核結果向國務院報告,向社會公布,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