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陽普照,日前在北京順義南彩鎮衛生院內,前來等候義診的村民排起了長隊,一個個笑逐顏開,等待著“共鑄中國心”義診專家團隊的到來。
“今天早上我7:30就來了,拿到了義診1號號單。”南彩鎮道仙莊村75歲村民劉鳳來劉大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慈善公益報》記者,這多虧了衛生院設立的村醫“微信群”,收到群里醫生的專家義診通知,于是一大早便趕過來了。
“1號,劉鳳來。”早上8:58分,醫務人員開始叫號,來自北京市區的醫務專家團隊并開始了緊張地問診工作。
村醫“微信群”通知服務
在義診現場,記者看到每個村民手里都拿著號單,井然有序地等待著叫號。那么,他們是怎么得知有專家要過來義診的呢?劉大爺說的村醫“微信群”是什么?帶著疑問,記者找到了南彩鎮衛生院院長朱春麗。
“我們醫院為轄區百姓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尤其是那些慢性病的患者,由醫生給他們加了一個微信群,一個村由一個醫生負責。”朱院長認真地解釋道。此次前來的義診的村民,前幾日報了名,今天早上就過來了。
通過現場采訪,記者了解到在義診的前幾天,衛生院的村醫“微信群”就開始熱鬧了。有的村民說兒子加了村醫“微信群”,群里通知有專家義診活動,就報名參加了;也有村民說衛生院里的“村醫”有電話通知。村醫“微信群”的暖心服務打通了為村民醫療服務的“綠色通道”,村民們的積極報名,衛生院的體貼服務,讓義診還未開始便已充滿了溫暖。南彩鎮衛生院宣傳科負責人陳琛告訴記者:“針對慢性病、兒童保健和婦女保健的村民,我們衛生院共在16個自然村建了46個微信群,有25位醫生參與。每當有義診活動,就會及時的通知村民們參加。”
專家貼心問診服務村民
上午9:30,義診進入了高潮,前來接受義診的村民接連不斷涌入衛生院。正在排隊等待叫號的孫阿姨,由于出疹子導致了一只眼睛失明,聽到自己的號,她在志愿者的指引下,來到了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馮醫生面前。
“每次到天氣變冷就開始咳嗽,現在已經3年,醫生我這是怎么了?”剛坐下,孫阿姨愁容滿面地問道。
聽了孫阿姨的介紹,馮醫生耐心地解釋道:“咳嗽隨著季節變化引發,可能與氣候有關,您在生活中要注意喝泡胖大海、桔梗的水。此外,要注意檢查肺功能是否正常,確定一下是否是肺炎、哮喘還是咽炎。”
檢查結束后,為了防止孫阿姨忘記醫囑,馮醫生還貼心地給孫阿姨寫了張醫囑字條,并把領藥的單子和醫囑字條一并交給了孫阿姨。
隨后記者陪孫阿姨來到藥品發放處。一位熱心的志愿者根據藥單將咳露口服液和清熱解毒膠囊遞到了孫阿姨手上說,“阿姨您保重身體,按時吃藥。”孫阿姨接過藥品感激地說道,“專家說得好,活動辦的也好,希望你們以后還來,給我們老百姓看病,太感謝你們了!”
義診還在繼續,陣陣貼心的話語回繞在義診大廳里,有專家醫生的溫馨囑咐;有村民的聲聲感謝;也有志愿者的引路答疑……
讓村民在家門口看病
看到義診現場溫馨的場景,朱院長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這才是老百姓真正需求的,很感謝‘共鑄中國心’的支持,以及專家醫生的到來,讓我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近解決看病問題。”
上午11:30隨著最后一位病人郝大爺取藥離開南彩鎮衛生院,2個多小時義診結束了。把醫療服務送到村民心坎兒上,幫助更多的百姓解決健康難題,義診是一個平臺,一個媒介,真正讓村民得到實惠才是根本。據記者了解, 此次活動在“共鑄中國心”組委會的支持下,義診覆蓋了1所老年公寓3個鄉鎮7個自然村,義診人數共達1280人,并捐贈16萬元藥品及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