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縣醫院醫生能力 為基層群眾編織防護網
2017-05-23新華網
腦血管病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是神經內科中占比最多的疾病。“腦血管疾病致殘率高,患者的康復治療十分關鍵,尤其在醫療資源水平差異巨大的廣大基層地區,康復治療的理念和人才培養都亟待加強。”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愛醫院副院長張通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
為提高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的指導下,在輝瑞中國的支持下,開展為期三年的“縣在起航”—縣級公立醫院醫院管理及臨床重點專科能力建設項目,其中縣級公立醫院短期交流學習項目(以下簡稱“千人計劃”)匯集國內專家力量,支持部分縣級醫院醫生到三甲醫院進行短期學習交流,為縣級醫院醫生提供學習、交流、分享的平臺,以人才培養推動縣級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使縣醫院擁有“接得住”患者的醫生。
腦血管病預防關口前移 基層醫院承擔重任
據2015年發布的《中國卒中流行報告》顯示,中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這其中,約有一半的患者在基層縣鄉。而基層醫院對卒中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診治能力、防治水平卻有待提高。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康復科主任醫師宋魯平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防治形勢越來越嚴峻。從醫院的臨床情況來看,在神經內科和康復科中,腦血管病患者最多,尤其成為神經內科的“主打”疾病。
據宋魯平介紹,腦血管病雖然發病率高、致死致殘率高,但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可防可治。吸煙飲酒、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工作生活導致心理壓力大等問題,都是構成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注重預防極其重要。
“預防是疾病的第一天敵,要不斷將預防的關口前移。預防花費的費用低,治療效果好,而治療的花費高,預后差,要不斷給大眾宣教預防的重要性。”宋魯平說。
“重治療,輕預防”是很多基層地區面臨的問題。山東章丘人民醫院的神經科主任靳曉華表示,在山東章丘人民醫院,來神經科就診的患者有六七成是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認識觀念的落后有關。生病了會花錢治療,但不愿在預防上有花銷。”靳曉華表示,基層群眾對疾病的認識、健康的意識,以及經濟水平都相對落后,即使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險因素,當身體癥狀不明顯時,也不會到醫院就診,等疾病進展嚴重了才去醫院,經常為時已晚。
張通表示,為了提高群眾的健康觀念,需要全社會、多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強老百姓疾病防控意識,以預防為主,做好患者宣教、隨訪。基層醫院對于患者教育,預防關口前移的作用很大。”
給基層醫生更多學習機會 形成專業知識“傳幫帶”
在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的過程中,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能力是根本。“醫生是給患者看病的主體,只有基層醫生的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基層縣醫院的綜合能力水平。”張通表示,目前基層醫生的學歷水平比過去有了明顯提高,很多醫生學習愿望很強,但在基層確實缺少學習的機會。
張通表示,“千人計劃”項目真正從基層抓起,給基層醫生提供了實地觀摩學習的機會。同時,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帶回自己所在的醫院,形成“傳幫帶”的知識傳播作用,最終希望能提高區域的專業診療水平。張通還建議,可以通過網絡手段,與一些基層縣醫院建立聯系,形成有針對性的定點幫扶,加強交流和指導。
作為“縣在起航”的重點分支部分,自2016年底啟動以來,截至目前,已舉辦了4期,接納了17個省70個縣/市共計70多名神經內科及心內科骨干醫師至三甲醫院培訓基地進行短期交流學習。培訓基地目前包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安貞醫院、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在內的北京著名三甲醫院。每個基地設立3-5名帶教老師,每位帶教老師帶3-5名學員,每位縣級醫院的醫生參加交流學習的時間為1-2周。
在北京博愛醫院參加“千人計劃”神經內科項目的山東省棗礦集團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魏薇表示,通過“千人計劃”到三甲醫院跟著專家教授在診治患者的過程中學習,更新了自己的觀念,對以前停留在書本、指南上一些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能到上級醫院參加學習的醫生畢竟是少數,進修之后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和理念帶回自己所在的醫院和科室,在內部學習時與其他醫生分享。”魏薇說。
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參加了“千人計劃”神經內科項目的靳曉華認為,臨床大夫在工作幾年之后需要“走出去”進修,帶著在臨床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學習。“雖然現在網絡發達,獲取知識很方便,但是跟著專家教授一起出診,看他們是怎么運用規范化的手段診治患者的,可以從實際中有針對性地學習,將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靳曉華認為,將講課的知識,與實際觀摩看到的病例相結合,能形成一整套方法,對專業能力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