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內向且不善于自我調節的老人,患急性腦血管病的幾率相當高,發病率是性格外向、樂觀豁達的老人的2~3倍。醫學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內向性格的老人,在不善于自我調節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情緒壓抑可持續作用于大腦,誘使交感神經興奮占絕對優勢,而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則使全身小血管處于收縮及痙攣狀態,加大外周阻力,引起血壓升高,同時因小血管的持續收縮而減少器官與組織的血液供應。
大腦組織是全身需血需氧量最大的器官,腦小血管的持續收縮減少了腦組織的供血,就會引起大腦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受到損傷。另外,腦小血管的持續收縮還可加重血管本身的代謝障礙和損傷。這樣,在某些誘因的作用下,如情緒激動、過度勞累及血壓異常增高等,就有可能引起腦小血管破裂而致腦出血或蛛網膜出血等出血性急性腦血管病,也可因腦血栓形成而誘發缺血性急性腦血管病。
由此可見,性格內向的老人應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性格特點并非好事,需要學會戰勝自我,積極調整,即不要為瑣事所困擾,不要過分克制自己,不要總是將心事封閉起來,應當敞開胸懷,多與他人交談,積極參加社會文化與體育活動,以克服孤獨感、自閉感和苦悶感,促使自己保持平和、穩定心態,樂觀生活,以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自己的健康亦更加有所保障。
來源:衛生與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