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人們回望那段不堪的戰爭歲月,記住的依稀是傷害、看到的仍舊是傷疤。作為戰爭發動國和戰敗國,日本對戰爭的反思還遠遠不夠,給受害者和受害國的尊重還遠遠不夠,面對戰爭的后遺癥和認識戰爭的勇氣還遠遠不夠,對待歷史的態度和真誠還遠遠不夠……紀念,不是為了責難或仇恨,而是為了正視歷史、直面歷史,唯有這樣才能自強于世界。
真正的強大不是竭力去掩蓋,而是坦然面對。人們常常拿日本和德國進行比較,同樣作為“二戰”的戰爭國和戰敗國,為何德國能夠贏得世人尊敬,而日本至今都無法抬頭?原因就在于德國更知道從戰爭中汲取教訓,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一種偉大。不難看出,一些國家一味地否認、歪曲歷史,不僅難以得到本國人民的認同,更在國際社會上變得孤立無助,這筆賬恐怕算錯了,這樣的小算盤也打錯了。
中國呢?非但不會忘記歷史,而且在戰爭與和平中積蓄發展的力量。以紀念日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設立了“9·3”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30”烈士紀念日、“12·1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讓人們在緬懷中透視過去、面向未來,這何嘗不是精神的強大?更重要的是,我們以法律的形式把抗戰的正義性和對死難英烈的紀念固定下來,就是讓歷史不滅、讓豐碑不朽。這遠比有些國家、有些人“揣著明白裝糊涂”要積極有為,也遠比有些
國家、有些人“開歷史的倒車”要深得人心。在這一點上,我們始終凝聚著強大的精神氣質。
最重要的,當然是和平。以史為鑒才知和平可貴,而漠視歷史就永遠“長不大”“走不遠”。今天,不管是深刻的反思還是強盛的閱兵,不管是國家的公祭還是世界的緬懷,無不是為了同一個目的:“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我們今天不也有足夠的底氣來捍衛和平嗎?就在前不久,美軍聲稱在南海丟失了一名水兵,后經中美等聯合搜索無果后宣布中止,并對中國協助表示感謝;而在80年前,日本聲稱丟失一名士兵,卻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這截然不同的結果,足以顯示唯有強軍才能強國、唯有強國才能太平。
今天,我們再讀歷史,需要懂得:戰爭不能忘記、和平必須珍視、自強還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