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的人通常不會感染——“超級真菌”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威脅
致死率超60%、近50%感染者90天內死亡……近日,一則“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消息不斷刷屏,引發了公眾恐慌。對此,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超級真菌”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威脅,公眾無需恐慌,也無需采取特殊預防措施。
那么,“超級真菌”的主要危害究竟是什么?哪些人容易感染“超級真菌”?如果感染該真菌該怎樣治療?針對公眾關注的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主要從事細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診療的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
據介紹,所謂“超級真菌”,是一種名為耳念珠菌,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
超級真菌
馬序竹表示,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癥狀性的感染,也可以在體內攜帶而無癥狀。耳念珠菌感染的高風險人群為患有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腎病、HIV感染、腫瘤等。同時,新生兒、插管或留置導管的病人、手術病人,以及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全身用藥病人也可感染。身體健康的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導致的癥狀取決于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為嚴重,病死率可達30%至40%。”馬序竹說。
對于公眾提出“超級真菌”究竟是哪來的問題,馬序竹表示,“超級真菌”的來源尚未明確。但可以明確的是,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重癥監護病房。值得注意的是,“超級真菌”主要通過接觸病人以及接觸被病人污染過的物體表面傳播。
“勤洗手和徹底清潔醫院內的物品是阻斷‘超級真菌’傳播的重要手段。因此,患者家屬,以及與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需要在接觸病人或病人使用過的物體前后,用免洗洗手液或者皂液水徹底洗手。此外,醫務人員也必須做好手部衛生。”馬序竹建議說。
對于“超級真菌”的耐藥情況,馬序竹介紹說,目前該真菌主要對氟康唑耐藥,同時對其他抗真菌藥的耐藥性在不同菌株間存在差異,中國耳念珠菌耐藥情況并不嚴重。“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治療,對于多重耐藥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馬序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