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我市衛健委第二屆“12320”杯健康講解大賽的優秀選手,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的馬玉龍醫生為市民帶來了一場關于嗓音的健康講座。
市民孫先生從事酒店管理,喜歡和朋友喝酒吃火鍋,飯后再去KTV唱歌。孫先生最近有點感冒,嗓子雖然沙啞,但K歌的時候朋友都夸他的聲音很有磁性,可他始終覺得有痰卡著,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聲帶長了息肉。針對孫先生的經歷,馬玉龍醫生向大家進行了普及,“如果人的手掌和工具長時間摩擦會磨起水泡甚至老繭。聲帶同理,如果雙側聲帶過度振動、摩擦也會長出‘水泡’‘老繭’,這個‘水泡’或‘老繭’就叫做聲帶息肉。”
馬玉龍醫生說,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聲帶息肉是老師、主播、主持人等長期說話用嗓的職業病,普通人不需要長時間用嗓,也不在乎聲音好聽,因此在民間往往說,聲音沙啞的人說話有磁性。長聲帶息肉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長時間的用聲,另一個是發音方法不正確。長時間的用聲常見于職業用聲人員,發音方式不正確的情況讀者可能不好理解,但可以自己做個試驗,試著把一口氣呼完,再試試看此時能不能講話——當氣管里沒有空氣的時候,人是發不出聲音的,所以正確的發音方法首先要吸足空氣,當吸氣不足的時候,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扯著脖子發音,就像在KTV扯著脖子飆高音一樣,這就是發音方法不正確的一種表現。而孫先生就是感冒后大量唱歌,同時發音方式錯誤,因此形成了息肉。
如何保護嗓音
1.保證充足睡眠;
2.多喝水,少喝酒和咖啡,不抽煙;
3.不要過多用嗓,包括經常清嗓子;
4.感冒或感染引起嗓音沙啞時,應盡量少講話。如果一個星期后,嗓音依舊沙啞,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長了聲帶息肉怎么辦
“大家知道歌手阿黛爾嗎?她就做過聲帶息肉手術,經過專業訓練后,可以恢復到最佳狀態,為我們帶來好聲音。”馬玉龍醫生介紹,發病3個月以內,聲帶息肉還是比較柔軟的“水泡”,市民可以通過嗓音訓練改變錯誤的發音習慣,配合藥物治療,就可以痊愈。如果超過3個月,聲帶息肉變成比較頑固的“老繭”,就需要通過聲帶顯微外科手術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