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氣氛壓抑、局促時,他們是能歌善舞搞笑逗趣的開心果;醫護忙得暈頭轉向,無暇顧及患者情緒波瀾時,他們是醫生護士之間的潤滑劑:有患者悲觀失望時,他們會化身樹洞,耐心傾聽及時疏導;有困難患者幾人共吃一個盒飯時,他們又成了愛心天使,給患者、家屬找來每天38元的用餐券……
她、他們是活躍在醫院里的醫務社工,當醫生、護士們在忙著治愈病人的同時,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醫務社工們也在踐行著特魯多醫生墓志銘上的格言:常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
港澳來穗定居老人醫療費全自付
社工們幫老人對接上了居民醫保
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香港、澳門居民回歸到宜居、宜業的廣州工作、生活、養老。當他們罹患疾病尤其是重癥時,為他們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自然不在話下。但因為醫療保障口徑的不同,來穗定居的老人們治療需要較高比例的自付費用時,往往容易引發齟齬、糾紛甚至怨懟。
不幸罹患惡性腫瘤的歐陽先生就是這樣一名來穗定居、養老的境外人士。本身經濟條件還算不錯的他,在面對手術和首個療程的放化療清單時,依然頗有微詞。在老人看來,臨近的內地同胞同病、通診療方案,自付很少,到他結賬時,幾乎全額自費,心態立即有了偏差,成了病區里的火藥桶。

在掌握到這一信息后,社工部年輕社工林寶賢立即趕到了病區與老人交談。“老人其實也知道自己的醫療保險不在內地,剛開始也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在內地買醫保,在內地就醫時保障難于及時跨境跟進。但我們還是要耐心的傾聽,代表醫院方面傾聽。將可能的潛在矛盾消弭在最初始階段。”
老人后續的治療還相當漫長,后續的花費也會非常巨大。林寶賢咨詢了香港駐粵辦事處、市民政局、市醫保局等部門,了解相關政策信息,在得知他已經擁有居住證等有效證件,符合購買居民醫保的條件后,社工們立即開始對接居民醫保的相關資源,并聯系港澳義工,配合老人家屬盡快參加了廣州市居民醫保,老人也申領了香港社會福利屬為移居廣東的長者提供的生活津貼。
“原本發生的費用,肯定是無法享受廣州的醫保支付了。但過了一個醫保年度之后,老人如愿享受到了醫保支付。治療效果得到保證的同時,老人自付的費用減少了。老人對醫院乃至祖國醫療服務能力的信任度也大大提升。”
曾經吸毒的他,因病住院欠費了
協調了三組不同社工幫助他
每一個醫院,甚至每一個病區都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各色各樣的患者、家屬和醫生、護士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里構建成了一個微型的生態。早睡的人會抱怨病房里的燈光太亮,喜歡安靜的患者會厭惡房間的電視、馬桶聲、呼嚕聲太吵。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百個患者、家屬,也會對醫院提出一百種以上的訴求。醫院里相對獨立的環境,各人對病情、前景的不同承受能力,一點小矛盾都可能成為爭吵、糾紛的導火索。
醫生、護士們已經忙得暈頭轉向了,這時就需要醫務社工們去逐項溝通解決,將患者、家屬、病友、醫護黏合在一起,共同應對疾病。
社工系畢業后,一直在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張玉錦已經有了三年的工作經驗,作為米公益服務中心專業社工機構派駐到中山六院的他,做醫務社工也有兩年的歷史。在他的工作履歷里,一名特殊的有吸毒史患者讓他印象深刻。熟悉患者背景的病友都會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他罹患的是惡性腫瘤,治療起來花費巨大,加上之前的生活環境、氛圍偏晦澀,他非常孤僻、情緒暴躁。

因為經濟窘迫,出現了較大額度的醫療欠費,他達到了出院標準卻一直未能出院。
在醫務社工眼中,患者過去的歷史只能代表過去,現實的問題是怎么幫助到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解決當前最為現實的困難。老人早年吸毒,已經戒斷,獨居、無業住的都是公租房。一次結腸癌根治手術,他無力承擔相對龐大的醫療費用自付部分。
“總的欠費是五萬多元,我們協調了患者和醫院進行溝通協商,最后患者簽下了一個還款協議。”難能可貴的是,患者其實是一個很有交代的人,出院之后一直有斷斷續續地進行還款。
考慮到他特殊的情況,張玉錦特意對其進行了一番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符合低保相關條件,只是本人對廣州給予的相關政策欠缺基本的了解,兼且過去的特殊經歷,他一直沒有申領。找到了街道社工,又通過自己的關系聯系到了專門的禁毒社工,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指導患者和家屬去辦理相關的手續。“最后醫保辦下來了,街道社工也幫忙對接了社區的愛心基金,禁毒社工也在跟進后續的各項資源。”
患者個人的現實問題得到了解決,病區里的吵鬧減少了,一次醫務社工的成功介入,最終達到了多贏的局面。在中山六院,醫務社工團隊去年一年就開展查房探訪3056人次,提供了個案服務179例,籌集公益善款713529元。
不能制造資源的醫務社工
能夠鏈接來各種現有的資源
節假日組織病友聯歡、探訪,日常時負責導醫、指路。這是人們對醫務社工最為樸素的認識,但不全面。
“我們醫務社工不能制造出資源來,但是我們可以鏈接來許多現有的資源”,社工部主任張媛告訴南都記者,社會文明、精神文明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包括民政、慈善救助在內的各種資源向醫院、醫療機構和患者群體傾斜的不在少數。醫務社工的一個主要工作職能,就是為那些有實實在在困難的患者找到最合適的資源,讓他們完成治療。

面對疾病,尤其是大病,總還有陽光覆蓋不到的困難人群存在。社工們接觸過一對先后罹患強直性脊柱炎的兄弟。正值壯年,疾病帶來的脊柱強直、關節融合,讓兩個大男人慢慢失去了勞動能力。弟弟陪著哥哥來治療時,相依為命的兩兄弟連一頓像樣的飯食都吃不上。
為了幫助類似兄弟倆這樣的困難患者,醫務社工部攜手中山六院食堂共同開展“愛心餐券—微愛助餐計劃”,按照每天38元的餐標給他們發放愛心餐券。“患者、家屬只要向病區護士長提出申請,經過護士長的評估,他們就能獲得為期一周的愛心餐資助。”自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份,該項目已幫助38名困難患者及家屬解決餐食問題,提供餐券共約57人次,共1580份,金額達19900元。
越來越多的醫務社工,在用專業知識和方法在醫療這個特殊領域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緩解焦慮,整合資源,最終促成服務對象身體、心理和精神的康復。醫務社工的存在,還能協調醫患關系,提升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機構的聲譽,甚至提升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
也正是基于此點,廣州原來越多的三級甲等醫院開始或自建、或引入專業的醫務社工團隊。“現實中,臨床醫護,患者和家屬,以及社區的居民們越來越體會到醫務社工的重要性了。”張媛主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