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株洲茶陵縣的一偏遠山區,有個叫郭海玲的姑娘,今年高考結束后順利被長沙理工大學錄取,她說:“長大后我要成為你們,給予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光和亮。”
這句話中的“你們”指的是幫扶她學習生活的五位資助人。
事情要從2014年的正月的一天說起,那天郭海玲的父親郭華東在給新房子安裝窗戶時,一不小心從二樓跌落。
雖然經過一番治療,但效果仍不理想,只得面對高位截癱的現實。
那年,女兒郭海玲10歲,小兒子剛剛5歲。
丈夫癱瘓,兒女尚小,就這樣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落到母親身上,但母親沒有逃避,她和丈夫感念親朋好友提供的幫助,也深知生活要想過好還得靠自己。
于是,2015年春節過后,母親便開始外出打工,而郭華東也在短時間內做到了生活自理,甚至學會了開改裝后的三輪車。
由于家離學校較遠,為了方便孩子上學,郭華東特意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請奶奶照顧孫兒們的日常,放假時自己就騎著三輪將孩子接回家。
一切就這樣持續著,那間租賃的小屋,那條蜿蜿蜒蜒的回家路,盛滿了那段艱難歲月的苦與甜。
2018年10月,扶貧干部劉陳(右)和郭華東、郭海玲及弟弟在一起
來源:網絡
直到2018年10月,一個愛心團隊的出現,郭海玲的學習生涯才正式迎來轉機,這一年海玲14歲。
這個愛心團隊便是文章開頭所提的那五位資助人,發起這件事的人是在當地參與扶貧工作的劉陳。
他說在村里工作的這段時間,對這里早已有了深厚情感,即便扶貧結束自己即將回到株洲工作,但還是想繼續為村里做點事,于是就把郭華東一家的事情講給了大學同學(曾玲、李海寶、唐靜、田宇鵬),幾人聽后一致表示愿意共同為郭海玲提供資助。
最后,五個人商定每年一起資助郭海玲5000元錢。
在劉陳看來,扶貧重在‘扶志’和‘扶智’,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有向上沖的勁,拉他們一把,他們的人生就很有可能得到改變。“我們5人,都是從農村讀書出來的,對讀書改變命運有深刻的體會。也希望這樣的力量,能傳遞給這個家庭。”他說道。
“一個努力的人不會沒有出路!”劉陳對郭海玲說的這句話,現在她還銘記于心,也是靠著這句話不斷鼓勵自己將理想付諸于實踐,于是憑著這股沖勁,在中考那年,她考上了茶陵最好的高中。
而在郭華東的手機里,他與劉陳等愛心人士這些年的聊天記錄至今還完好保存著:
“海玲這次沒考好,不要責備她”
“需要復習資料,我們給她買了寄過來”
“要有好的成績,也要有好的身體;高考不單純考知識,考的也是心理素質,你肯定行……”
一句句關心和鼓勵,都如催化劑一般,給海玲帶來莫大的動力,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后,郭海玲取得了553分的好成績。
據海玲老師介紹,這個分數足以上一所雙一流大學,但海玲堅持將第一志愿定為長沙理工大學。
“海玲一直有一個樸實的心愿,要考到資助了她5年的愛心人士的母校,將來跟他們一樣,做一個能給別人帶來光和熱的人。”郭華東說。
得知海玲被長沙理工大學錄取后,是資助人也是準學長的劉陳發了一則朋友圈:“因扶貧而結緣,因牽掛而助學;5年前,長沙理工大學的小伙伴對你念念不忘;5年后,你選擇加入我們開啟人生新篇章。是緣分更是圓滿!”
故事的開始是一家人窮苦時光里的緊緊依偎;
故事的轉折是成績平平的女孩遇到愛心人士后的發憤圖強;
故事的高光是女孩如愿考上愛心人士的母校,立志延續他們的光亮,照亮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而關于這則故事的后續,女孩正在續寫,我們也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