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張雷剛從體育院校畢業,就在人才市場碰了一鼻子灰。
他煩躁的將簡歷往旁邊一扔,癱坐在休息椅上。
一位“局里局氣”的大叔經過,看到他簡歷上“我有夢想,請替我插上翅膀”這幾個大字,便鄭重告訴張雷,他們可以為其插上翅膀。
灰心喪氣的張雷一聽這話頓時眼冒星光,可當得知學校位置后再次陷入呆滯。
學校在新疆加尕斯臺鎮,代表學校來招聘的這位大叔便是該鎮的書記。
即便一臉不情愿,張雷還是答應了,畢竟那里可以為他提供編制,給他直接繳納五險一金。
在前往加尕斯臺鎮中學的途中,沿途風景美不勝收,而他卻無心觀賞。
“在這待多久?”
“什么時候能調回去?”......
他的心里或許已被這些問題裝滿。
他的到來得到了所有師生的熱烈歡迎,他也正式成為該中學的體育教師,只是縈繞他心頭的問題并沒隨之化解。
體育課上,學生問他能在這待多久,因為他們一年已經走了三個老師。
他沒有回答,讓學生像往常一樣開始自由活動,看到他們在踢足球,但缺少規范,足球理論專業出身的他就上前做起了裁判。
一切看似在正常進行,可私底下的張雷已到了將近崩潰的程度。
徹夜叮咬的蚊子、對牛羊肉的不適、沒有外賣的夜晚......終于他鼓起勇氣,獨自踏上歸途。
可不巧被陳書記“抓包”,還拉他去看了場足球比賽,跟他說著可以把這里當跳板去實現更好發展等等。
這套說辭與其說像畫餅,不如說更像是在乞求,他太渴望優秀的老師能在這多留一會,然后帶著孩子一起飛、一塊飛。
張雷似乎也開始觸動,回到學校后便開始張羅選拔校足球隊的事,他聽著學生們說著喜歡踢球的原因,自己心里那顆熱愛足球的DNA也跟著動了。
足球隊組成后,為了能使訓練更科學,他找到了八中專業教練帶領的隊伍,表示雙方來場實戰,雖然爭取到跟對方較量的機會,但也遭到了對方教練無情的嘲笑。
一句“別拿你的愛好挑戰別人的飯碗”、一聲對加尕斯臺鎮中學足球隊員的嘲諷徹底激發了張雷的勝負欲。
可這一波嘲笑剛結束,賽場上自己的隊員就輸得慘不忍睹,孩子們痛心失落的眼神讓他愈發心疼,這一刻,他或許又想起了陳書記的那番話,于是他決定要幫這群孩子插上翅膀,要和他們一起飛出去。
沒做過專業教練,那就熬夜學;沒專業場地,那就自己搭建,在他的一番操作下,每天清晨,鎮中學的操場上都活躍著一群規范化訓練的隊伍。
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他和學生們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之前縈繞心頭的那兩個問題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淡變輕。
在他的帶領下,這支被對手嘲笑的隊伍在賽場上實現逆襲,已3比2的成績贏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
奪得冠軍!這些孩子、家長乃至整個鎮上的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不單是贏了一場比賽,也不單是向對手證明了自己,而是他們擁有了去內高班的機會,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發掘的可能!
多年后,這群插上翅膀的孩子有的加入了專業足球俱樂部,有的考入內地高等學府,有的成為本校教練助理......
而教練張雷其實在那次比賽時就已占到了“跳板”上,因其出色的教練水平,他被通知調回內地城市任教。
曾經夢寐以求的學校就在眼前,但他卻從“跳板”上退下,選擇了留在這片土地。
最初來到這片土地,是為了那份“宇宙盡頭”的編制,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最后留在這片土地,是為了孩子們眼中的熱愛,是為了給他們的夢想插上翅膀。
而放眼廣闊的華夏大地,張雷其實就是無數遠赴偏遠地區任教老師的縮影,在他們心中一個人起飛遠沒有一群人起飛重要,于是他們收回自己的翅膀,竭盡點亮每一盞求知的心房。
也正是有了這樣一批教師隊伍的堅守,無數孩子才得以改變命運,成為建設家鄉的重要力量,他們和那些堅守的師者一起,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夢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