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血液病,其自然病程只有三個月,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用化療、放療等方法遏制病變的白細胞,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大,復發率高,不但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國際上,六十年代開始就將骨髓移植運用于白血病的治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干細胞移植術在臨床應用中獲得了成功,1990年此技術獲得諾貝爾獎。近年來,這項技術在治療其它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和某些惡性腫瘤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是目前世界上治療和根治白血病醫療手段。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白血病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四,全國每年新增約四萬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大多數需作移植手術。我國從六十年代起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同胞間尋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緣關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
雖然無關人群中配對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萬分之一,但是它畢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夠有志愿捐獻者,還是能為大多數病人提供治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