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對骨髓移植、骨髓捐獻知之甚少,嚴重阻礙了我國骨髓庫的建設與發展。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于造血干細胞通常存在于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干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采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后會感到頭暈、乏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干細胞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后,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干細胞用于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于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干細胞“動員”技術,只需采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干細胞。采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干細胞后,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干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干細胞后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干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捐獻=獻血!就那么簡單!
獻出你的愛心,重新點燃血液病患者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