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子:白血病俗稱“血癌”,是造血系統的一種惡性疾病,發病率約占腫瘤總發病率的 5% 左右,是兒童和青年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特點為: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任一系列白細胞及其幼稚細胞發生無限制地增生(稱為白血細胞),浸潤全身各種組織,并進入外周血液中,引起周圍血液中白細胞改變。
6種表現
白血病發病原因至今未明,但許多研究認為,病毒可能是其主要因素,遺傳、放射化學物質等,與其發生也有一定關系。
白血病類型復雜,一般根據病程急緩,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種。根據白血細胞的形態和生化特征,又可分為急性淋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慢性嗜中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該病癥狀因類型不一,具體表現也就不一致,其早期的主要癥狀有 以下 6 種:
◆感染發熱 是病人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結果。易導致各種細菌、真菌感染,且較一般人易擴散和難治愈。其表現為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窩組織炎、肛周膿腫、腸炎、膀胱炎等。特別是肺炎和胃腸道感染,可致敗血癥或膿毒血癥,體溫超過 38.5 ℃ ,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貧 血 約有 60% 以上的患者存在貧血。因患者血紅蛋白減少,病人的首發癥狀就是貧血。且進行性加重,主要特征為皮膚蒼白、頭暈、乏力、心悸、氣急、多汗等。
◆淋巴結和肝脾腫大 此特征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最為常見。約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在頸、鎖骨上窩、腹股溝等處,觸摸到淋巴結腫大;腹部深觸診,可觸及腫大的肝脾。當然,肝脾腫大不是白血病特有的,肝炎、肝膿腫、肝癌等 ,都可 有肝腫大。溶血性貧血、傷寒等,可有脾腫大,應在充分檢查后,與上述情況鑒別。
◆骨關節疼痛 因白血細胞浸潤,破壞骨皮質和骨膜所致。這一特征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最為常見,而又以兒童白血病居多。胸骨壓痛對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關節疼痛局部常無紅、腫、熱現象。
出現以上癥狀后,患者及家屬要引起注意,及早到醫院診斷,以盡早治療。
◆出 血 因血小板減少,白血細胞浸潤小動脈、小靜脈,使血管壁損傷,凝血因子缺乏 、 抗凝物質增多等因素,患者的出血發生率可達 67% ~ 75% ,常以皮膚淤點、淤斑、齒齦滲血、鼻出血最為 常見 。女性可有月經過多。部分病人還可發生內臟或組織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時,病人可有黑便或血便,泌尿系統出血時,尿液呈洗肉水樣;視網膜出血時,病人視物不清,甚至失明;發生顱內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時,常可突然死亡。
◆劇烈頭痛 因白血細胞在蛛網膜增生,蛛網膜下腔發生狹窄,致腦脊液循環障礙,引起交通性腦積水所致。病人會出現劇烈的爆炸性頭痛,并伴有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等。
3大手段
白血病的治療,目前主要包括造血干細胞移植、聯合化療、中藥治療三大手段。
由于造血干細胞移植一直受到配型和費用方面的制約,加之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成熟,所以還難以大規模進入臨床應用。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聯合化療。
西醫化療藥物可以緩解病人癥狀,但副作用較多。如殺傷、抑制正常造血細胞,導致貧血、出血;抑制正常免疫功能,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損傷胃腸道黏膜,導致厭食惡心、嘔吐;還會影響心肝腎功能,化療藥物還可使第二腫瘤發生率增加。此外,化療藥物劑量再大,也不可能完全殺滅體內的白血細胞, 而殘留的白血細胞是疾病復發的根源。 如:伊馬替尼等藥
中醫治療白血病,從清熱解毒、補益肝腎、健髓生血入手,可促進造血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生存質量。所以,治療中,可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則可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提高治療效果。
近年來,純中藥片劑――解毒維康片,根據中醫系統療法,辯證施治理論,是治療白血病的有效藥物,可用于白血病熱毒雍盛、肝腎不足證,以及放療和化療引起的血細胞減少癥。為白血病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白血康、消癌平糖漿等多種中成藥治療白血病取得一定成效。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