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轉赴天津給王瑩獻血的18名職工,獻血后回到了遼河油田茨榆坨礦區。這一次,去了18人,符合獻血條件的只有15人。至今為止,茨榆坨礦區專赴天津為王瑩獻血的職工已近80人。 一個多月以前,今年才23歲的女研究生王瑩被診斷患了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雖然她有一張“全國通用,終身有效”的無償獻血證,但在臨床用血時不僅不能免費,還要交納高額的互助金。消息傳到她的家鄉茨榆坨礦區,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后來又因為天津市血液緊缺,王瑩的老鄉們不顧千里之遙,一批又一批地專赴天津為她獻血,成本不菲。對王瑩來說,3月18日這次,已是第四批老鄉為她赴津了。 發生在王瑩身上的“獻血證失效”和“老鄉接力獻血”都凸顯了天津市血液極度緊張的局面,而記者從天津血液中心獲悉,不僅天津,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大城市都面臨血液短缺,而一些中小城市因為醫療資源不夠集中,臨床用血相對寬松。在這種情況下,天津為何不申請異地調血?對于臨床用血需求量非常之大的王瑩,老鄉們還能把這成本不菲的接力棒傳下去嗎?難道只有這種“愛心接力”,王瑩們才有出路嗎? ■23歲的研究生身患重癥 身患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王瑩今年才23歲,正在位于大連市的遼寧師范大學攻讀研究生。今年1月26日,在家過寒假的她突然暈倒,母親在她的胳膊上發現了出血點。2月7日,沈陽一家大醫院懷疑王瑩患了白血病,建議王瑩連夜轉院。8日,王瑩轉到天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治療,經化驗,診斷結果是: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 王瑩是家里的一根獨苗,既聰明又孝順,這個噩耗像天塌下來一樣,狠狠地砸在王瑩父母的心口上,不到兩天,王瑩的父親王彥君就瘦了20多斤。 據熟悉王瑩病情的礦區職工透露,“她發病后一直高燒不止,還伴有口腔潰瘍,很多退燒藥對她都不好使,情況很危險,醫院已經給家屬下達過3次病危通知單”。為了讓王瑩的病情有所好轉,王瑩的父母不惜血本用最好的退燒藥,雖然每天4000多元的醫療費已經夠讓王家發愁的了,但這還不如輸血問題更讓他們上火。 王瑩曾在2002年上大二時在大連市無償獻血,可臨床用血時,大夫卻告訴他們,外地獻血證在天津不好使,不僅不能免費使用,而且還要像沒無償獻血的人那樣,交納高額的互助金。不過,對于血液病人來說,費用可能都是小事,更危險的是血液的匱乏。春節期間和春節后的一段時間里,王瑩家的親友都前赴后繼地去天津輸血,但親戚的力量畢竟有限,很快,能獻血的親戚都已經獻過了,而骨髓配型方面也沒有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