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巴厘島上的“綠色學校”(Green School)可謂地球上“最綠”的學校之一。“綠色學校”與普通學校一樣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但校園內處處體現著環保優先的理念,不僅校園本身融入自然,學校的建筑、設施以及教學課程都體現出“綠色”的特點。
“綠色學校”遠離巴厘島游客遍布的繁華地帶,位于未經開發的自然區域。校內的建筑主要使用可再生的竹子建造,竹橋也未使用一顆螺絲。
中心教學樓(Heart of School)
Kulkul竹橋(Kulkul bridge)
“綠色學校”處于叢林和稻田的“天然花園”之中,阿勇河從學校穿過。經過耕種和景觀規劃,“綠色學校”融入自然的同時也保證了安全性。校園占地面積約8萬多平方米,共有30多座建筑,設施齊全。校內建筑大都使用可再生的竹子作為主要的材料,輔以茅草、粘土等。道路則以火山石頭鋪成,小徑以礫石鋪制。除了地下結構,在建造中還力圖將水泥的使用降至最低。例如,中心教學樓(Heart of School)有三層空間,包括多功能區域和不同程度的私密區,使用了超過7千米長的竹竿。校內長20米,可承重6噸的Kulkul竹橋也利用了當地的竹子和茅草且沒有使用一顆螺絲。
“綠色學校”的校園設施也體現了環保的意識,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依靠太陽能和水力這樣的清潔能源進行發電;校內的堆肥廁所不需用水,還能將排泄物轉換為肥料。
教室
“綠色學校”將低能耗融入校園設施的方方面面之中,校園內的建筑大都使用自然光線采光。例如,教學中心的螺旋形屋頂能夠讓自然光線能到達建筑內的每個角落,將人工照明的使用量降到了最低。
學校還使用太陽能發電板提供的電力并利用渦輪發電機通過流經學校的河水進行水力發電,啟動時可晝夜不停地產生8000瓦的電力。
充氣外罩內部
“綠色學校”的教室沒有圍墻,良好的通風使得大部分時間無需使用空調。而當需要“圍墻”時,學校會對用天然棉和橡膠制成的篷布進行充氣,形成類似帳篷的外罩,可容納二十人,約一半教室的大小。教室內的黑板為竹子制成,PVC白板也被“汽車擋風玻璃后加白紙”的創意發明所取代。
校內的堆肥廁所使用建造校舍后剩余的竹材建成,使用時不需用水,混合木屑還能將排泄物轉換為肥料。
除了常規學校的基礎課程以及創意藝術類課程,“綠色學校”還開設綠色研究的課程,讓學生學習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研究課題。例如,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菜園,在當地人的帶領下,學生們學習如何耕種、收割等,還會自己制作食物。
菜園
“綠色學校”開設有從托兒所直到高中的課程,教授三類內容。除了英語、數學和科學等基礎知識以及工藝美術、音樂、戲劇等創意藝術課程,還包括綠色研究,讓學生學習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研究課題。學校推崇完整性的教育,除了近距離接觸自然以及在充滿環保意識的校園中學習,學生們還通過對綠色研究課程的體驗式學習進一步加深對環境的理解并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菜園,在當地人的帶領下,學生們學習如何耕種、收割等,還會自己制作食物。
“綠色學校”的學生們來自世界各地,當地學生約占20%。進入“綠色學校”就讀其實并不容易,除了要提交成績單、推薦信外,想要就讀中學課程的學生還須通過面試。
“綠色學校”的學生們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為隨父母在巴厘島定居的外國學生,當地學生約占20%。申請就讀要提交之前所在學校的成績單,當前或近期的老師的推薦信。申請中學入學還須通過面試。申請名額緊張的年級還有可能被長期地排在等候名單上。
“綠色學校”雖然注冊為非營利性組織,但就讀者仍須支付學費、雜費等費用。根據年級的不同,一年的學費可能在6280美元至14310美元之間,此外還有額外的注冊費、考試費等費用。學校依靠創始人John Hardy和Cynthia Hardy夫婦的慷慨捐贈建立,但日常運作面臨巨大的開銷且沒有政府支持,因此學費等收取的費用被全額投入到學校的運作之中。學校設有獎學金助學金項目,給予學生一定的經濟支持。為了充分照顧到當地人的利益,針對當地學生的獎學金項目可以減免絕大多數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