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智珠寺內正常營業的餐廳攝/法制晚報記者付丁
上午,嵩祝寺大門緊閉攝/法制晚報記者付丁
據悉,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針對媒體反映嵩祝寺、智珠寺內設私人會所情況,北京市日前責成有關部門對這一頂風違紀問題進行了調查處理,兩寺廟內設私人會所已停業整頓。(來源于:新華網北京)
眾所周知,寺廟道觀乃清靜之地,不容許“吃喝玩樂、酒色財氣”肆意玷污。可如今,居然有的地方官員打起了“歪主意”,悄然將“私人會所”藏匿于此,實在讓人汗顏。毫無疑問,中央“八項規定”“六條禁令”等舉措出臺后,公開場合的奢靡行為有所收斂,違法違紀逐漸轉入地下,“會所中的歪風”呈現“暗渡陳倉”之勢。筆者提醒,莫讓“會所歪風”吹亂了佛門清靜,值得警醒和反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來,一些地方將歷史建筑、公園等公共資源變為私人會所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存在違法設立經營、侵占群眾利益、助長奢靡之風、滋生腐敗行為等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特別是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甚至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嚴重影響黨風政風,帶壞了社會風氣。
“樹欲靜而風不止”。顯然,一些地方的會所越建越多,有些黨員領導干部開始出入會所,“會所歪風”正成為侵蝕黨員領導干部的一種新型腐敗。故此,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遵照中央指示,中央紀委、中央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就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提出明確要求。在筆者看來,隱蔽與私密是會所共有的特性,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正是看到這一點,對會所趨之若鶩,在那里吃喝玩樂,甚至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正因如此,從阻止公共場所的奢侈浪費,到防治私人會所中的隱性腐敗,這一舉措再次表明了中央反對腐敗不斷加力的態度和決心。
“紙是包不住火的”。“私人會所”進寺廟,頂多也僅是那些心懷僥幸的官員在“自欺欺人”。當然,我們的黨員干部要知道,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有幾個人會掏自己的腰包?那么,人家不傻不顛的,為什么要出資請你吃喝玩樂?還不是為了用一只雞換一頭牛,用一輛轎車換一架飛機?所以,令行禁止,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遠離私人會所,也是對自己最好的挽救。畢竟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可以說是又一次重拳出擊,意味著私人會所也不是貪腐的“法外之地”。
“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筆者告誡,如果某些不長記性的官員仍然抱著僥幸心理,不以為然,我行我素,甚至頂風作案,那肯定嚴懲不貸,禁令鐵規絕不會寬恕那些喜好“常在河邊”走的人。更何況,擅自打擾佛門重地,佛主神靈也是不會答應的。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