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和尚強制游客燒香事件發生地:雁蕩山靈峰古洞(資料圖)
近日,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曝光了浙江一家5A級風景名勝區雁蕩山存在假和尚強制游客燒香的問題,游客被靈峰古洞的假和尚誘導免費燒香,后又被討要香火錢,最終該景點被罰款和停業整頓,假和尚被清退。(據人民網《雁蕩山“逼客燒香”景點停業被罰60元假和尚被清退》報道)
這些假和尚從哪里來的?我們不得而知。連游客都能認出來的假和尚,管理景區數年的職能部門在媒體曝光前卻無法查出?更何況該景點的這種行為還多次被投訴過。在靈峰古洞這樣一個非宗教場所,為何又有人能長期從事這種“借佛斂財”的非法經營活動?同時還逃得過執法者的眼睛?
假和尚強制游客燒香在各地都有,并非雁蕩山一家,北京的潭柘寺、山西的五臺山等景區都曾被曝出過類似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于景區經營權與景區管理權之間銜接不當所造成的,一方面,景區經營權出讓給企業,企業為眼前利益,運用各種手段斂財,不惜詆毀佛教名譽,破壞佛教聲譽,損害游客的利益,最終影響景區的經營與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管理部門對景區管理不到位,沒有做好景區經營權出讓審批和其他跟進工作,未能建立有效的約束和監管機制,導致了“借佛斂財”亂象的頻頻發生。
今年4月1日發布的《關于開展整治違法違規設立功德箱等借教斂財問題專項工作的通知》規定,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獻。但要解決與這些問題,更重要是應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規范景區經營權出讓程序及方式,讓景區經營權出讓從無法可依、監管混亂的狀態中脫離出來。同時,還要強化行政部門監管職能,建立政府對經營者的約束和監管機制,才能真正的還佛門一個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