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問題就來了,普通人如何參與慈善?如何通過個人獨特的方式去行善?益動廣州為代表的體育慈善正是從這個角度切入,把公益慈善帶回到“普通”的每個個人。我們也許不是腰纏萬貫的富商,也不是單位里的積極分子,但是通過跑步、徒步、競賽等方式,就可以親身參與做慈善,門檻大大降低。這1972名益友中,不光有彪形大漢,斯文女生,也有抱著孩子的爸爸,還有70多歲的長者。只要愿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邁出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當人人可以參與、自愿參與到一項活動時,就會激發無限創意,傳播無窮快樂。益動廣州的參與者有的穿著婚紗徒步,有玩民國風的,也有挑著奇異果上山義賣的。那些在自己手上、臉上、頭上用五顏六色顏料做文章、搞怪的,更是不在話下。這樣“賣力”,當然不光是為了完成1000元的籌款任務,關鍵是好玩!公益活動不一定非得靠打“悲情牌”、引發眼淚和同情,也可以打“快樂牌”、激發創造和歡樂。不一定非要靠單位組織,也可以純粹自發自愿。這也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短短三年,參加隊伍從159支,增加到493支。盡管短時間內無法籌集巨額資金,但是這種輕松的行善方式,更容易在社會大眾中廣泛傳播公益文化,同時把參與公益轉變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益動廣州的口號是“每一步,都有力量”。從主辦方的角度,可能強調的是每位參賽者的每一步,都在播種公益的種子。但是這種類型的公益活動,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慈善的思路,以及評價標準。這同樣有力量,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