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洋蔥數學”的在線教育路
2015-02-16來源:茄葩 作者:sylvia
        熱熱鬧鬧的在線教育市場上,洋蔥數學算是個異類。他們目前并沒有采用K12在線教育公司慣有的模式去大規模推廣,他們專心打磨自己的產品,希望用有趣的,聯系實際生活的視頻語言來對知識點進行解釋與闡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越過重重定理,重新愛上數學。高效,有趣,有啟發是他們做產品的堅持……



左起,課程總監朱若辰,CTO李諾,CEO楊臨風

        “我們不是乘著浪潮起來的”

       2014年,在線教育爆發的一年。這一年,在線教育忽然成了香餑餑,巨頭、新貴們紛紛入場,不斷刷新的投融資消息也吸引著教育關注者的眼球。而脫胎于民辦非企業“陽光書屋”,此前拿過千萬級融資,至今已獨立運營超過一年的洋蔥數學仍在自己的網站默默耕耘著自己的微課。說“默默”是因為洋蔥數學足夠低調。洋蔥數學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畢業于哈佛大學的楊臨風坦言自己的團隊其實是那種悶頭做教育的,結果做著做著在線教育忽然火了,所以本質上洋蔥數學并不是乘著浪潮起來的那類公司。

       大約是2010年,在美國讀書時,楊臨風和另一位創始人朱若辰就在一起構思“陽光書屋”,一個致力于向農村推廣數字化學習的公益組織。2011年初陽光書屋正式啟動,目前仍在繼續為農村學生提供數字化的教育。而開始于2013年底的創業項目洋蔥數學,一開始就是希望嘗試用類似于可汗學院的模式,讓學生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生能脫離老師的“課堂廣播”,使用微課和數字化學習的流程,對學習產生興趣來更高效地學習,很好地吸收知識,甚至能對學生帶來有價值的思考習慣。不管是陽光書屋還是洋蔥數學,楊臨風和朱若辰的創業初衷沒變過,“如果不能讓學生覺得我們很爽,很舒服,那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么?”

       熱熱鬧鬧的在線教育市場上,洋蔥數學算是個異類。談到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時候,洋蔥數學的CTO,同為聯合創始人的李諾也說:好多人都說我們有個特點是低調,我們目前沒有在PR上投入過多,其實我們是著重于教育這件事本身。所以不是什么簡單我們做什么,哪塊拿錢多我們做什么,比如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城市教育更容易,我們選擇了農村,互聯網做平臺更容易,但我們選擇了做內容。當然也不是什么難我們做什么,我們只是更關注解決教育問題本身。李諾原為創新工場首個孵化項目“點心OS”的技術負責人,還曾擔任過索尼愛立信資深項目經理。




       有序數列

       那問題本身是什么呢?

       楊臨風和朱若辰是在做陽光書屋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一開始覺得城市里有很多的資源,想把資源整合放到農村。但是后來發現城市的資源是非常傳統的,比如學生在網校只是看視頻,效果無法跟蹤檢測,教學方法和理念都無法很好地滲透。這樣的資源價值是很低的,當時很多電子書包廠商都在做相同的嘗試,但是直到今天沒有一家效果很好,因為根本沒用。

       市面上所謂的“教育”產品,根本就沒用!楊臨風和朱若辰發現這個問題后,就想自己著手去解決這個問題,做個性化的產品出來。但是做著做著發現需要很多的人手,靠“陽光書屋”沒法承擔那么大的工作量,所以13年底的時候,在陽光書屋之外又成立了一家新的商業機構“光合新知”,把教育產品開發獨立出來,希望通過融資讓事情做大。事情還算順利,從13年到14年,團隊基本翻了四倍。精力聚焦在產品上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洋蔥數學。

       至于為什么要選擇數學,擔任課程設計總監的朱若辰給了他的解答,選擇數學一個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講,另一個從信息數字化產品本身解決科目優勢這兩個維度。數學方面的教育研究表明,數學對于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能力的判斷造成很大的影響,孩子的數學能力出現瓶頸一般都是從初中數學的抽象思維開始,而數學在中國的考試系統里面屬于核心科目。另一方面,作為理科,數學的學科體系邏輯清晰,便于數字化和個性化。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對我們來說是最合適的。朱若辰此前在杜克大學攻讀教育學,生物學,心理學,多年研究認知科學和E-learning,他始終相信如果教育不從課堂中,不從內容本身發生改變,那一切其他的嘗試意義都不會太大。

       楊臨風比較了美國和中國的數學教育的不同后也表示:美國的數學是面很廣,非常重視應用,重視知識跟知識的連接,也將數學和現實的結合的很緊。但是在中國的課堂,強調的是知識的結構,一塊一塊的嚴格按照教科書的方式來做這種事,跟生活的聯系很弱。洋蔥數學希望用有趣的,聯系實際生活的視頻語言來對知識點進行解釋與闡述。讓學生越過重重定理,重新愛上數學。

       楊臨風同時也提到了數學的邏輯:“其實說白了,數學邏輯就是講道理,比如在網上,很多人是不能對話的,說的極端一點是就是數學沒有學好。他對于邏輯沒有意識,原因可能就是沒有人告訴他應該怎么思考,怎么連貫地思維。”“我們希望洋蔥數學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

       “給學生最好的,真正的線上學習體驗”

       楊臨風覺得洋蔥數學跟別人不一樣的一點,在于“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教育,不管現在做互聯網創新也好,還是NGO也好,其實都是實現的手段。比如農村需要公益的方法,因為農村人口能夠承擔的教育投入較低,而城市可以用商業的方法,幫你樹立品牌價值。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都希望是教育加技術的方式,來做出好產品,鄉村能用,城市也能用。”

       偏向于技術的李諾加入團隊時,也是因為想通過技術的方式去影響教育:“我們是真的想做出可以解決問題的產品,可以看到學生使用我們產品帶來改變”。李諾去一些鄉村地區考察,看到課堂教學方式跟自己上學時差不多甚至更差,感觸很多。但是他相信技術給教育帶來的無限可能,比如用技術的手段關注到每個學生,用大數據跟蹤學生的成長。李諾相信技術,也期待自己通過技術可以影響到教育,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切實地給鄉村教育帶來變革。這種變革不是說把農村的水平追到城市的水平,而是探索一條同時幫助農村和城市的新路。

       但是不論是鄉村教育還是城市教育,做出改變都是不容易的。洋蔥數學自認為仍需繼續打磨產品。所以在學校推廣的方面,洋蔥數學沒有采用如一起作業網等K12在線教育公司慣有的模式去大規模推廣,而是選擇了幾所教學理念較先進的學校合作,同時也通過一些國家微課相關的課題,或政府主導或民間的教育研究機構主導的各種翻轉課堂等微課體系,去嘗試推廣自己的產品。目前已經有100多所公立學校將洋蔥數學融入日常教學,如北京市十一學校,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景山學校,北師大實驗中學等。除了北京,其他各省也都有學生和老師在用,共覆蓋了大約2000所學校,但總的用戶量并不多。

       能如此順利地進入很多知名學校,楊臨風認為洋蔥的一個優勢是微課產品生動靈活,很受老師們的歡迎,很多老師檢索微課資源時會主動找到我們。他認為教育信息化有很多的平臺,但其實老師們真正缺的是好的教學內容產品。

       洋蔥希望走的兩條路,一是面向老師和學生的,直接向老師和學生提供好的內容。另一個就是政府在推動的教育信息化的機會。“教育需要由政府政策推動,由市場拿出方案,我們希望努力設計最好的產品,提供給政府采購,讓政府的錢花得不冤枉”。

       而最好的產品的標準之一,就是洋蔥團隊一直提到的學生的“深度學習”體驗,“雖然在線教育提了十幾年了,但是目前還沒有一款產品是把線下的學習習慣改變到線上去,當然這和整個社會的發展階段有關系,但如果設計內容的思路還是把老師教的東西搬上去,而沒有把學生學的東西搬上去,那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你在設計東西的時候想到的學生是基于線上去學習,而不是教室里的體驗,你設計東西才會有價值。好的產品線上的體驗可能要比線下的好很多,而這一切工作必須從零開始。我們非常重視課程教研和產品設計,因為我們想學生達到的是學習體驗,而不是練題或拍題體驗。”楊臨風解釋。

        洋蔥的下一步是什么?

        對于下一步要做的事,楊臨風表示洋蔥正在完成第二輪融資,現階段還是會繼續做產品體驗,積累用戶。把數學做完,然后再去做洋蔥物理、洋蔥化學。另一方面,洋蔥數學實際上從14年10月才正式開放注冊,這也意味著洋蔥在打磨產品的同時,需要在15年開始大規模的市場推廣。相應的他們需要招募更多的靠譜優秀的人加入這個背景多元的團隊。

        洋蔥的產品團隊來自百度、微軟、創新工場等一線公司,而洋蔥數學的工作氛圍,楊臨風表示很大的特點是扁平化。“在每個人都明確大的方向和目標的前提下,每個人都非常明確自己在做的事情,負責明確的工作,坦率而直接的溝通,讓大家更多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任何想法,可以跟另一個人去討論吐槽等等,一個事情要想清楚了才去做,這是非常重要,也是保證效率的。我們歡迎更多對教育有興趣的人一起來做這件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