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總結了2014年全市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工作情況,部署了2015年工作任務;向2014年獲得5A、4A及部分3A等級的社會組織授牌;廈門市資產評估協會、臺灣澎湖縣旅游發展協會廈門市代表處等5個單位代表介紹了開展社會組織工作的經驗。
本次會議在充分肯定2014年全市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工作所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2015年要辦的七項主要工作。
一是要深化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要建立健全直接登記與雙重管理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登記制度,完善直接登記程序;擴大“一業多會”的適用范圍;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備案雙軌制,建立健全以區民政部門為中心、街鎮為主體、居委會為基礎的三級管理模式,爭取2015年全市每萬人擁有社區社會組織10個。
二是要完善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體系。重點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商會和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爭取2015年底將全市符合登記備案條件的社會組織納入登記備案范圍; 2015年要舉辦2期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班。
三是要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健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制度,開展第2批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申報工作,制定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指導社會組織申報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落實社會組織稅收優惠政策; 繼續做好社會組織宣傳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四是要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機制。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執法監察,社會組織年檢率繼續保持在90%以上,到2015年底,全市凡成立2年以上的社會組織評估率要達到75%以上;建設“廈門市社會組織法人數據庫”,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市、區兩級登記管理機關信息平臺;規范退(離)休干部在社會組織中兼職任職工作。
五是要發揮好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孵化基地)引領作用。進一步推進廈門市兩岸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和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著手廈門海峽兩岸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二期工程立項申報工作,規劃建設面積為2000平方米,入駐培育30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和臺灣社團在廈代表機構;繼續做好區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探索區、街、社區三級社會組織孵化與服務體系。
六是要推進社會組織對臺交流交往。大力支持臺灣經濟、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環保、體育、慈善等領域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在廈門設立代表機構,完善代表機構備案管理制度;每年至少組織1至2次有實際內容和成效的赴臺交流活動;邀請臺灣社會組織參加海峽論壇等高層次的交流活動,鼓勵涉臺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推進兩岸交流合作。
七是要加大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要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基本信息納入登記備案,收入“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和“廈門市社會組織法人數據庫”;要擴大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加強分類指導,堅持“屬地為主,條塊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確定黨組織隸屬關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黨員和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全面加強,推進社會組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