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小伙用AI技術復活奶奶引爭議:以科技慰藉哀思無須過度苛責
2023-04-12來源:公益中國網
14-30-43-89-136072
 

什么是“數字生命”?

“你的身體很脆弱,它會受傷、會生病、會變老,還會死,但數字的你,理論上可以永生。”

這是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一句經典臺詞,伴隨著該影片的上映,中國科幻在大銀幕上討論“數字生命”的聲音拉開帷幕。

圖片1

逐漸的,一些與“數字生命”有關的初級技術和應用不再只出現于科幻大片,而是漸進式地走入現實生活。

說到這,很多人會立馬聯想到這幾年推出的“數字人”。

比如清華大學學生華智冰、虛擬偶像“洛天依”、浙江衛視“谷小雨”......

這些被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雖然是一種工具,并非數字生命,但它們的出現也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于生命意義的探討與思考。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觀點的火花開始激烈碰撞。



就拿某視頻平臺博主小亮的故事來說。

近日,視頻博主小亮用AI技術“復活”已故的奶奶,并且還和“奶奶”進行了視頻通話,可在視頻被上傳至網絡后,卻引發了不小爭議。

“就短短的半個月時間,頭幾天還在和奶奶聊未來,再幾天奶奶就只能簡單交流了,后幾天就被推進ICU(重癥監護病房)見不到了,最后奶奶就成了盒子的一把灰了……”
因為不能接受奶奶突然的逝去,從事視覺設計工作的小亮,想到了用AI“復活”奶奶,他先是將奶奶生前的照片進行導入,從而生成奶奶的動態頭像,又將奶奶生前的音頻導入AI,訓練AI模擬出奶奶的聲音和語氣。

就這樣,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虛擬數字人,小亮也如愿和“奶奶”進行了視頻對話。

圖片3

視頻里,虛擬形象的奶奶講著一口湖北方言,跟小亮嘮起家常:

小亮:“奶奶,上次我爸打電話,您和他說的什么啦?

AI奶奶:“我和他說,別喝酒,要節約,別打牌。”

小亮:“您確實得好好說說他......奶奶,過年的東西買了嗎?”

AI奶奶:“買了兩壺油,私人榨的很香啊,75一壺。”

......

就這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聊了許多,小亮再說的每一句話,AI奶奶都會認真“傾聽”,用微微點頭或是眨眼睛來給予回應。

聊到后半段,小亮告訴AI奶奶,自己工作十分順利,給自己買了不少衣服,也希望“奶奶”不要總穿打補丁的衣服,不要著涼。

視頻最后,他對“奶奶”說晚上不用等他,他不回來吃飯了。

一通視頻打完,小亮想念奶奶的心或許得到了一定緩解,而在看完他們對話的網友,也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

圖片4

不少人為這種AI“復活”技術點贊,表示如果自己的親人也能像博主的奶奶一樣出現在屏幕,用熟悉的聲音跟自己說說話,那將是莫大的幸福。

在相關評論區,不少網友稱看到這里,瞬間明白了科技的另一種意義。

而對于制作技術方面,小亮表示以目前AI的技術水平,只要樣本足夠多,面容、聲音、語氣可達到90%以上相似度,但思維模式上只能達到二分之一,無法像人類一樣思考。

所以AI奶奶在聽到小亮說過于復雜的話,便會出現理解障礙。

聽不聽得懂,思維有沒有這些對于支持的一方來說并不重要,他們希望的無非是能再見見、再聽聽逝去親人的音容笑貌。

圖片5

但對于反對一方而言,這種做法無異于掩耳盜鈴,有網友直言:“沒必要把已故親人做成AI,感覺像被操縱的電子玩偶。”

AI生成的人物即便再逼真,背后也是一串冰冷的代碼,這的確沒錯。

可人是有溫度的動物,生離死別也本是生命中最為綿長的痛苦,如若科技可以給人以慰藉,那么人性的情感也可以讓這串代碼變得不再冰冷,如此,豈不也是一樁幸事。

在緬懷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網友所說的“自欺欺人”“大可不必”等同樣具有一定道理。

我們必須清楚知曉眼前與自己親人一模一樣的形象并非擁有真正的靈魂,就如博主小亮所提到的:

自己明白屏幕前的所呈現出來的始終是一個虛幻的影像,知道自己做的這件事情只能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如若不然,即便能跟逝去親人的 AI形象互動,可當視頻一旦掛斷,得到的仍是徹夜難眠。

所以,要將AI 當做指引人走出悲傷的明燈,而不是再次卷入悲涼。

所以以科技慰藉哀思的行為無須苛責,但如何弱化苛責聲?

這不僅需要辯證地看待兩種言論,采納不同觀點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加強對此的監管,不然結果可能與理想背道而馳。

在小亮和AI奶奶的相關討論中,有網友就從另一角度道出了擔憂之處:

“以后只要一張照片就能生成同樣的AI,那會不會有人將陌生人的照片進行AI,繼而當做自己的電子寵物。”

就目前而言,這種技術所潛在的法律、道德上的風險,也是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的潛在風險。

就小亮制作的AI奶奶來講,這項技術目前雖處于較為安全的區間,但少了規矩的監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保不齊會導致怎樣的局面。

終歸到底,AI“復活”于更多人而言是為了彌補遺憾,但你知道嗎?這世間還有種比AI“復活”更有效的了卻遺憾的途徑,那便是:珍惜當下,多一點陪伴......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