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樂在釣的過程。手桿一甩,浮漂立于水上,靜待無語,看那些調(diào)皮的魚兒躍出水面,看遠山的冰雪在陽光下爍爍閃亮,看一對對的鴻雁在天空穿行,看潔白獨行的水鳥從空中沖下又銜魚而去。抬頭,見得是白云的變幻;俯首,看得為小魚群的嬉戲。無所思,無所想,心中一片澄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講的是務實,強調(diào)的是一技在手。而今,處在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個位子上,突然覺得授之以漁,更不如授之以漁樂。技,無高尚低下之分,雖在謀生,但若只為謀生,那人生豈不似苦行?故而先漁樂后樂漁,人人手有一技,且樂在其中,溫飽小康,豈不天下大樂。傳道授業(yè),旨在傳技,技能,立身之本。而惑,惑的是人心。解惑,是為他人撥開人生中太多無妄的誘惑,找尋一條快樂之途。所以因材施教,最終也是讓人快樂。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也是一名師者。當初我懷揣著“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師范”的師者精神,踏上了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真真正正的作為一名“漁者”,來授人以漁。眾所周知,疆外支教的生活也許并不像大城市的車水馬龍,很多人因此望而卻步。但當你來到這里,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渴望外界的眼神時,確實激勵我去傾我所學去當好一名老師。
師者也好,漁者也罷,想要桃李滿園或者滿載而歸,辦法只有一個——用心,不因外界喧囂而中斷,不因風吹日曬而放棄。也許路途滿布荊棘,也許路途泥濘難行,也許路途前路未知,但是只要有希望,只要有孩子們的渴望,我們就應該披荊斬棘,帶月荷鋤。我們也許達不到先人兼濟天下的無為境界,但是我們可以盡自己綿薄之力。
回頭來看,“愿者”已經(jīng)上鉤。眾所周知,漁有多種。手桿靜待,徐徐圖之,淡泊高遠,自是一種境界;海桿遠拋,全力一擲,迅速求果,亦為快哉。課上,學生常問將來如何,可見其茫然之心。千里之行,積于跬步,萬里之船,成于羅盤,大廈千尺,始于根基。故而,欲將漁,先要把魚竿、餌料、魚簍等一應俱全,此后,執(zhí)手桿還是海桿,憑君選擇。學習亦應如此,學到為止。為師亦應如此,不應路艱而中棄,更不應徒惰而隨之而為。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筑其根基,扶其成長,壯其士氣。
那日,竟親眼見五彩祥云,是否天降祥瑞不得而知,但在風景如畫的湖邊垂釣,任思想信馬由韁,且中午又食得鮮美的狗魚,實為漁之樂。斜陽西下,一行人竟釣得一百二十多公斤的鯽魚,滿滿的幾麻袋,確為漁樂!白駒過隙,一年支教時間轉(zhuǎn)眼而逝,深深烙在我的記憶中的除了疆外的藍天白云,金山銀水,唯有一顆顆熾熱求學的心,實為師樂也!
快哉!快哉! (陳曦丹,南開大學第10屆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