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說:“本次月全食發生的時間正值我國的傍晚時分,持續時間較長,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都非常利于觀測。”
“對日、月食的觀測,有目視觀測和照相觀測之分。”史志成表示,相比于日全食,月全食觀測起來相對容易得多,只要天氣晴朗,我國公眾只需找個視野開闊的地方,憑借肉眼就可以觀測到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
喜歡天體攝影的公眾,可提前準備好相機,數碼或膠片的都可以,來一張與“紅月亮”帶地景的特色合影,名勝古跡、標志性建筑物都是很好的素材。如果想拍攝近處人物與月全食的合影的話,可以適當使用閃光燈補光。
專家稱,要想拍攝“月食葫蘆串”,需選用能連續在同一幅畫面中多次曝光的相機和廣角鏡頭,并準備好三腳架來固定相機,每隔15分鐘左右拍一次,就可以得到“月食葫蘆串”的獨特效果。當然也可以采用后期疊加的處理方法,把月全食的整個過程呈現在一張照片上。
觀看月全食,最好能使用帶三腳架的能放大幾十倍的天文望遠鏡。有興趣的公眾可到所在地的天文學會或天文館、科技館。為了迎接這次月全食,這些場所幾乎都會在當天組織市民用專業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
“專業的觀測設備可以給公眾提供新鮮的視覺體驗: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影如何一點點地蠶食月亮,還能欣賞到月面上的復雜月貌。”史志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