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高度關注鄱陽湖水利樞紐環評信息公示
2016-12-23WWF中國
11月23日,江西省水利廳在官網發布公告,就鄱陽湖水利樞紐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公眾參與第一次信息公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此高度關注并重申關切:
鑒于鄱陽湖在全球生態格局中具有無可替代的生態地位,阻隔江湖聯系的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將對生態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為了“一湖清水”,不能只將建設水利樞紐作為唯一途徑,無壩(閘)替代方案仍然應該作為維護鄱陽湖生態系統健康和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實踐的最優選擇。
我們普遍認為——
鄱陽湖是具有全球影響的國際重要濕地,是中國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網”的唯一代表,在全球生態格局中的生態地位具有無可替代性,對于維系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水安全、糧食安全和防洪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鄱陽湖周期性的水位波動和自由連通的(長)江-(鄱陽)湖關系是鄱陽湖高生態保護價值的重要基礎條件,夏水冬陸的變化格局是生物多樣性的基本保障,并使鄱陽湖成為了長江流域100多種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東亞最大的冬季候鳥天堂和江豚最大的野生種群棲息地。
我們充分理解——
近十多年來,由于長江中上游與鄱陽湖流域內水利和基礎設施建設、氣候變化影響以及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挖砂、過度捕撈、水資源過度利用)給鄱陽湖及其周邊區域的生態、民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出現了極端的水位和局部水環境問題,成為了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應對這些內外部壓力。
我們高度贊賞——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鄱陽湖對于保護全球和長江生物多樣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鄱陽湖定位為該區域的 “綠心”,并確定以1998年7月30日鄱陽湖最高水位線(湖口22.48m)為界線,面積5181平方公里為 “核心保護區”, 強化生態功能,禁止開發建設。2015年1月31日,江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決議》,規定江西省將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一湖五河三屏”(“一湖”為鄱陽湖)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格局,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我們也期待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在長江大保護的精神指引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將有一個全新的發展思路,將有更好的方案解決區域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的矛盾問題。
我們持續關注——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設定的方案,將對鄱陽湖水質、魚類多樣性、長江江豚棲息地、越冬水鳥棲息地以及江湖連通產生的不可逆或不確定影響明顯存在;支持干旱常態化、生態系統退化、生態功能弱化的趨勢性研究結論還不成立;擬建的魚類洄游通道、豚類遷移通道建設方案在國內并無十分成功的先例,無法確保消除巨大的生態風險;對濕地而言,自由連通的江湖關系遠比人為控制的水位線更重要,水文波動帶來的生境異質性和食物豐富度是鳥類多樣性的基本保障;通過聯動調度機制、強化管理措施、增加基礎投入緩解威脅的方案并未考量。總而言之,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流域尺度上發生的問題,還將破壞鄱陽湖的自然節律,造成江湖阻隔,破壞生態水文過程和生態系統完整性。
我們始終認為——
鄱陽湖枯水是新的江湖關系、加劇的人類活動、全球氣候變化等多重壓力下復雜的社會和科學問題。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方案,應該是緩解鄱陽湖及其周邊地區整體環境壓力和發展壓力的方案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方案。如果設定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為唯一解決路徑,并以此為立場得出利弊結論,只會讓我們更加具化既得利益,虛化未知的生態影響和長遠利益。
同時,鄱陽湖建設水利樞紐工程不同于其他區域水壩(閘)建設項目,它是在長江中下游人口高度集中、經濟高速發展、資源高度利用以及高度關聯的流域屬性和高保護價值的生物多樣性基礎上謀求的建設項目。現有的科技手段、資金投入、人力資源、政策保障完全可以用創新的方式解決現有的環境與發展的雙重壓力。
遺憾的是,過去6年以來,雖有社會各界多次呼吁,但至今沒有看到任何除水利樞紐工程之外積極性的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
為此,我們呼吁——
有關決策部門能從生態文明發展的觀念,從長江大保護的高度,從鄱陽湖生態地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出發,遵循長江-鄱陽湖生態水文過程和江湖生態系統完整性來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放棄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方案,避免擬建工程給鄱陽湖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帶來的生態、社會和經濟負面影響,積極尋求無壩(閘)替代方案解決鄱陽湖枯水期所面臨的問題。
同時,我們呼吁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行動起來,共同協助江西省政府探討科學、合理的替代方案,也為一湖清水,讓鄱陽湖為江西、為長江流域的民生福祉貢獻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關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1961年成立,總部位于瑞士格朗。WWF在中國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6年,WWF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此后陸續在全國八個城市建立了辦公室。工作也擴展到瀕危野生動物與棲息地的保護、氣候與能源項目、淡水生態系統保護、森林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綠色金融、市場轉型等。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為此我們致力于: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確??稍偕匀毁Y源的可持續利用;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