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雅居樂貫徹始終的公益慈善理念。27年來,雅居樂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致力于興教助學、救貧濟困和可持續發展等眾多領域,各類公益慈善捐款已經累計超過人民幣17億元。雅居樂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屢次榮登“胡潤慈善榜”,并多次榮獲“中華慈善獎”。
不遺余力 興教助學
支持教育事業,關心國家未來,源自雅居樂的企業使命感,也源自雅居樂創始人陳卓林先生曾作為一名教師所懷的“興教為國”之心。目前,雅居樂在教育領域的捐贈總額累計已經超過了人民幣8億元。
早在2007年,雅居樂就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十所高校設立了“雅居樂地產獎助學金”,用于獎勵和資助成績優異的寒門學子。為了更好地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2008年,“陳卓林伉儷教育基金會”在雅居樂的故鄉廣東省中山市宣告成立。一年后,“雅居樂教育基金會”、“中山大學—雅居樂慈善發展基金”等相繼成立。十余年來,雅居樂與各地教育機構及高校的基礎建設、獎教獎學合作項目逐步推進,為全國許多地方的各類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鼎力支持。
雅居樂教育基金會成立儀式現場
雅居樂對于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承和普及也不遺余力。2008年,“國務院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旗下成立了“雅居樂中華文化傳承基金”,雅居樂通過該基金先后捐款人民幣8000萬元用于海外華文教育,改善了包括印尼、泰國、英國和德國等在內71個國家的100所華文學校的硬件設施,提升了數千名海外華文教師的教學水平,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
扶貧濟困 勇于擔當
災難無情,雅居樂有情。為了幫助身處困境中的人們,承擔起一個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雅居樂設立救災專項資金,完善相關機制,出錢出力,解危紓困。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發生后,雅居樂立即啟動一系列賑災機制,共向四川災區捐贈人民幣1.56億元。由雅居樂捐建的16所學校,當年全部投入使用。2010年4月,青海玉樹大地震發生后,雅居樂通過國務院僑辦捐款人民幣2000萬元用于援建災區學校、支教助學,并成立“雅居樂青海獎教助學基金”。同年10月,海南暴雨成災,雅居樂迅速行動緊急調配大量生活物資援助災民,并向陵水等重災區捐款人民幣1300萬元。2011年,云南盈江和騰沖先后發生了5級以上的地震,雅居樂緊急撥付人民幣500萬元和200萬元捐給災區。
陳卓林一行和雅居樂捐建的南軒小學學生合影
除了在自然災害襲來時伸出援手,雅居樂也不遺余力地幫助那些還生活在困苦之中的人們。雅居樂一直支持“世界宣明會”籌辦的不同形式的饑饉活動,呼吁各界關注貧困、饑餓、災禍與傷殘問題。從2010年開始,雅居樂連續十年首席贊助了港澳地區“饑饉三十”活動。2013年,世界宣明會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首次在內地開展“體驗饑餓”公益活動,雅居樂再次鼎力支持。
“饑饉三十”活動現場
2012年6月,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啟動儀式上,雅居樂捐款人民幣8500萬元用于支持廣東落后地區的扶貧工作。截止到2018年12月,雅居樂向對口幫扶的從化鰲頭鎮累計捐贈數達到了人民幣5900萬元,有效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和收入狀況。
為了改善和提高家鄉的醫療條件和水平,2017年,雅居樂捐款1億元建設中山市三鄉人民醫院。2018年,為了響應中央政府“精準扶貧”的號召,雅居樂又撥付專項資金,啟動了產業扶貧計劃,已決定向云南、海南等地捐建及捐資人民幣1.6億元,支持當地基建、醫療及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
關注可持續發展 凈美家園
關注環保,倡導可持續發展是雅居樂在公益慈善領域的另一個工作重點。在營運管理上,雅居樂八大產業集團從項目的規劃設計、材料采購、建筑施工,以至物業及酒店管理等各個環節,全面融入環保元素,善用環境及天然資源,以減少碳排放。
雅居樂在香港簽署由商界環保協會發起的“低碳約章”
為提升員工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自2007年以來,雅居樂開始在公司內部舉辦生態環境保護日活動,至今已累積植樹逾20,000棵,種植草皮逾16,300平方米。雅居樂還連續多年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通過身體力行,建設凈美家園。
自2011年起,雅居樂發起并連續舉辦了多屆香港“聯校環保商業創新”比賽。各大院校的參賽者根據真實案例提供具有盈利能力的環保商業方案,通過比賽,一方面讓未來的城市建設者們理解及實踐低碳的商業生活,另一方面也向社會傳遞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016年2月,雅居樂率先停印利是封并在全國40多個城市和地區加入了“利是封回收重用行動”。該行動已累計回收3200萬個利是封,相當于少砍了31411棵樹,減少239998公斤碳回收。2019年,雅居樂簽署由商界環保協會發起的“低碳約章”,將于未來依循《巴黎協定》制定的漸進式碳減排目標,協力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雅居樂愿意通過持續的投入,盡企業之所能,最大限度的幫助所需之人。”雅居樂控股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先生表示,這是雅居樂發展慈善公益事業的初衷,也是雅居樂公益慈善理念延伸至社會責任領域的具體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