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臺江新港的陳樹華是一位退休老干部,而余依菊老人是歸國華僑,1949年她從緬甸回國,一直在居委會工作。這次,他們是一起報名捐獻遺體和器官的。陳樹華說,他母親的思想非常開通,平時他們在一起聊天時,就曾說到捐獻遺體事宜。最初,他們通過電視看到國外有許多人自愿捐贈遺體供醫學教學科研使用,便萌發了這個想法,不過當時國內捐贈遺體的程序非常復雜且捐贈的人也不多,所以自己也沒什么行動。
前不久,他去醫院看望同事的父親,無意間看到的一幕深深地觸動了他。當時,一班實習醫生在一名老醫生的帶領下,用手去感受病人器官所在的位置,這讓陳樹華吃驚不小,他拉著實習醫生問:“你們學醫的,還不知道器官的具體位置嗎?”實習醫生告訴他,目前可供科研使用的遺體不多,他們接觸實踐的機會較少。聽到這,陳樹華拍著胸脯認真地說:“我會將遺體捐獻出來供醫學教學科研的。”回來后,他于5月9日第一次打電話向省紅十字會咨詢捐贈報名相關事宜,并在當天向全家人表達了這一意愿,家人知道后都非常支持,征得他母親一同去捐贈遺體的同意后,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趕去市紅十字會報名。
據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胡曉強介紹,目前我市自愿捐贈遺體的報名者僅有200多人,目前遺體實現捐獻1例,器官實現捐獻2例,余依菊老人成為目前全省年齡最高的自愿捐獻遺體和器官的報名者。(記者卓巧華通訊員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