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各大商場銷售的老年食品,大多數以牛奶、豆奶等乳制品及各種參類滋補為主,配以少數無糖食品等。在乳制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適用于糖尿病和肥胖癥患者的麥片、加鈣奶粉、雙維降糖粉、降糖營養羹等,還有一些加鈣的壯骨奶粉和豆奶粉,或一些注明“無糖”、“加鈣”字樣奶粉和麥片。在市內一家超市,一對正在選購麥片老年夫婦則抱怨:“現在市面上老年保健食品種類太少了,大多是奶粉、豆奶粉等沖劑類的產品,而且價格普遍偏高,長期食用負擔不起。”某商場專營保健食品柜臺的李經理也認為,目前市場上的老年食品定位不夠分明,大多數只是泛泛地標出了低糖、低脂或高鈣等,難以看出配方與其它產品的分別,為老年人設計生產的食品種類太少。雖說現在大部分食品都有“營養標識”,但記者隨后察看市場上零售的以“補鋅”、“補鈣”、“補鐵”為賣點的一些老年沖調類食品,如一袋“中老年高鈣早餐麥片”包裝袋上標明每百克鈣含量為50毫克,而另一桶“老年高鈣奶粉”的每百克鈣含量為1143毫克,同屬“高鈣”食品,每百克的鈣含量竟相差20多倍,那么“高鈣”究竟多少才算高,面對如此表述不清的食品標識,不知老年人吃什么才符合“補鈣”標準;再有,現在的一些老年滋補藥品多是包裝華麗、價格昂貴的高檔營養滋補品,如某品牌美國洋參口服液,一盒10支共300毫升,售價高達80多元,每天服2支,須花16元多,這對每月只有四五百元退休金的老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對農村老人來說,更是如此,市場上質優價廉的老年滋補品難覓蹤影。
據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我國“銀色”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觀念的日益更新,老年食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而當前,市面上老年保健食品主要趨勢是低糖、無糖食品占了很大市場比例,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老年人都適宜,應該因人而異。除了這類產品,還應包括提供有因營養過剩而極需的減肥保健的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