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老”之將至 不容“等”而視之
2006-06-13
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老”之將至 不容“等”而視之   
 

   1月6日凌晨0點,成都市區室外的溫度達零攝氏度以下,但在成都市婦幼保健院和錦江區婦產科醫院這兩家醫院里,因為兩個嬰兒的同時出生,卻顯得有點熱火朝天。記者手中照相機的閃光燈不停地閃著,這一天,我國的“13億人口日”到來了。

   “13億人口日”引起了全國人民對人口問題的密集關注,中國似乎正處于一種矛盾之中:一方面,人口基數不斷加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成都市60歲以上老人有152.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4.6%,這一數據超過了全國10%的平均水平。就全國來看,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4億,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開始進入老年型。從2020年開始,中國更將步入老齡化嚴重階段;2050年,中國將步入超高老齡化國家行列。而在2030年前,成都老年人將達到本市總人口的25%,比全國最高峰值提前20年。

   很多問題已經無可回避地擺在了我們面前。

   現狀分析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4億,占總人口的10%以上;65歲以上人口超過9400萬,占總人口的7%以上。據稱,在今后較長時期內,我國60歲以上人口還將繼續以年均約3.2%的較快速度增長。

   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成都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并不輕松。

   “我市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較為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將逐步體現出來?!?月7日上午,市老齡委常務副主任劉金明對記者說。他稱,據最新的統計表明,目前整個成都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152.7萬人,占總人口的14.6%,“這個比例應該是比較保守的,因為55歲退休的人沒有統計在內,在成都購房居住而戶口沒有在成都的外地人口也沒統計在內,這部分人不是一個小數目。”他舉例說,光都江堰一地,外來購房居住人群中的老年人就達8—10萬。

   而成都快速的經濟發展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到這里工作和定居,“老年人的遞增速度也是驚人的?!眲⒔鹈鞲嬖V記者,據預測,2030年前,成都的老年人將達到總人口的25%,老年人口將使社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問題1

   在解決養老問題上成都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當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之后,已有的約束還會有用嗎?

   1月7日中午,錦江區三圣鄉一個普通的5口之家召開了一個臨時的家庭會議,女主人楊麗霞對家人說,她準備拿出家里的部分積蓄為自己和丈夫購買社保,她的公公婆婆對此表示贊成。楊麗霞拉著5歲兒子的手對記者說,為購買社保,她和丈夫已經商量了很久,目的就是為了防老,“你想想,如果不買社保,我們老了靠兒子供養是非常不現實的,兒子這一代將面臨沉重的供養任務,男女雙方的父母、男女雙方的爺爺奶奶,現在人的壽命又越來越長,說不定還有爺爺奶奶的父母!”

   供養老人的開支是不能細算的,這是一筆沉重的開支。統計表明,目前,完全需要由社會供養和照料的老年人全國約有200萬,預計到2040年將超過1000萬,老年人給社會帶來的沉重壓力將可想而知。市老齡委常務副主任劉金明對此也有深刻的認識,他告訴記者,就目前來看,我們的養老保障主要由3部分構成,第一是國家建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這主要是針對離退休人員;第二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三就是針對農村人群的傳統的家庭養老。

   劉金明說,就城市老年人而言,絕大多數享有養老保險,其養老問題不會體現出什么矛盾。但由于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國家要為養老金拿出的補貼數額是驚人的,“國家拿出巨額資金來補貼養老,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他說。

   與城市老年人相比,以家庭養老為主的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將更為具體。劉金明告訴記者,在成都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初始階段,成都市委市政府就針對農村的養老問題積極作出了對策。從1990年開始,我市在農村施行《家庭養老協議書》和《敬老保證書》制度,一對新婚夫婦在辦理結婚證時就要簽訂《家庭養老協議書》,保證自己要盡到贍養職責,“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一旦發生不履行贍養義務的事情,父母可起訴到法院,由法院強制執行,讓子女繼續履行贍養義務。”相對于《家庭養老協議書》的《敬老保證書》則是從道德層面來約束的,劉金明說,從法律和道德兩個方面簽訂的協議書很好地解決了農村較為普遍的贍養糾紛,“成都在這方面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但再過20多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較嚴重的時期后,這樣的約束還會有用嗎?劉金明自己也無法肯定,“因為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將來出現一對夫婦供養4個父母或更多人時,即使簽訂了保證書,讓子女供養那么多人好像也不現實?!彼Q,生活水平不僅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而且還受子女實際供養能力的制約。

   問題2

   中國目前以及今后15年左右將處于“人口紅利”黃金時期。但“人口紅利”時間卻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不僅是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養老壓力,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其他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有專家指出,中國目前以及今后15年左右處于“人口紅利”黃金時期。生育率迅速下降使得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中國將形成一個勞力資源豐富、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于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紅利”黃金時期。但“人口紅利”時間卻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不僅是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養老壓力,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其他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北京大學和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在中國老年健康長壽影響因素研究項目中,對全國上萬名高齡老人進行跟蹤調查后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我國69.9%的老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子女及孫子女;在身體不適或生病時,73.7%的人是由子女或孫子女來照顧;81%的高齡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在洗澡、穿衣、上廁所、吃飯等方面,16.7%的人或多或少需要他人幫助,5.1%需要完全依賴他人。非常明顯的事實是,隨著時間的遞進,這些數字將進一步增長。

   除了單純的供養外,老年人,尤其農村老年人的醫療需求還難以滿足。在社會經濟轉型時期的利益調整過程中,老年人貧困風險增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存在問題。隨著老年人口高齡化、高齡老人喪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數增加,家庭養老的經濟負擔和生活照料負擔日益加重,但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的中青年夫婦常常難以兼顧對老人的贍養與對子女的撫養。對于逐漸增加的獨居老年人來說,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問題就更為突出。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方面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首先是對消費的影響。就一個國家的整體消費而言,在老齡化過程中,消費支出呈現逐漸擴大趨勢;在老齡化社會,消費支出則呈現減少趨勢。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經濟發展。其次是對儲蓄的影響。人口老齡化對增加儲蓄也會產生相當的減退效果,這主要是由養老金制度的推廣引起的。根據經濟學理論,儲蓄等于投資,儲蓄減少等于投資減少,從而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強化個人儲蓄養老,籌措養老基金,成為資本投資的重要來源。再次是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老齡勞動力接受新的知識和科學技術比青壯年要慢,對新興產業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革新也受到一定影響。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知識進步速度加快和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更顯不利。第四是對人口數量和質量的影響。隨著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勞動年齡人口所占比重相應下降,不利于經濟發展。而且,老年勞動力較難適應快節奏的生產活動,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中,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在這一系列的影響中,人口數量和質量的影響將會體現得尤為明顯。

   問題3

   30年后,我國勞動力將出現“斷層”。由于嚴重缺乏勞動力人口,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將無法找到更多的工人來保障自己的生產,經濟發展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從2004年春節過后開始,大量民工撤離珠三角及長江三角洲等地區,勞動力的撤離使這些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幾乎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企業大量的訂單無法完成,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地區的經濟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本次勞動力的撤離導致的企業恐慌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經調查,引起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工資水平的低下,工資無法應對日益看漲的生活消費,民工在無奈之下只好返鄉或另外尋找出路。

   “在不缺勞動力的情況下,民工的撤離可以給一個地方的企業和區域經濟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再過30年將是怎樣的情景已不難預料?!毕嚓P專家對記者說。據專家介紹,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生育高峰期,但到2030年,這些人都已退休,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雖然正年富力強,但這部分人與老年人相比卻少得可憐,屆時,我國勞動力將出現“斷層”———由于嚴重缺乏勞動力人口,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將無法找到更多的工人來保障自己的生產,經濟發展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成都市老齡委常務副主任劉金明告訴記者,如今令不少大學生苦惱的事情就是就業,“如果從好的方面講,進入老齡化社會后,就業問題將得到根本的改善,但這種改善是被動的,大量企業會因無法招到工人而限制自身的發展壯大?!?BR>
   一份統計資料表明,到21世紀中葉時,我國將失去18%~35%的勞動力大軍,其次,我國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會加快。35年前,中國的兒童與老人的比例是6∶1。但35年后,這個比例會扭轉為1∶2。目前人口發展趨勢不變,到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將占總人口的23%,遠高于目前的11%。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的很多企業都還屬于勞動密集型,需要大量的工人來從事生產勞動,技術密集型的企業相對較少,一方面人口“斷層”將促進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移,但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間實現全面成功轉型,這個難度卻非常大。

   應對措施

   專家認為,應對挑戰,就是要趕在嚴重老齡化到來之前,構建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體系,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保障經濟壓力與社會服務壓力化解在一個責任共擔、縱橫交錯的安全網絡之中。

   與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以后才出現人口老齡化不同,我國在工業化任務尚未全部完成的情況下,就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種“未富先老”的狀況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國的老齡工作剛剛起步,基層服務網絡薄弱,專業工作人員缺乏,老齡工作資源不足。城鄉社區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項目少,服務水平低,服務對象覆蓋面窄,老年人的參與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那么我國養老保障制度應怎樣改革和完善,才能化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壓力?

   專家認為,應對挑戰,就是要趕在嚴重老齡化到來之前,建立起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體系,用大保障的思路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體系,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保障經濟壓力與社會服務壓力化解在一個責任共擔、縱橫交錯的安全網絡之中。大保障體系可以分為如下六個層次:自我保障層次、政府負責層次、責任分擔層次、單位負責層次、市場提供層次、其他層次。在老年保障體系中,每一個層次既包含著經濟保障,也包含著服務保障的內容(家庭保障還包含著情感滿足)。

   人口老齡化對人口資源的影響又如何解決呢?專家認為,人口老齡化在宏觀和主導方面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但老年人口不是純消費者,他們中間仍有一部分人從事經濟活動,勞動經驗和知識積累相對豐富,可以彌補體力的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經濟發展。還應該看到,知識經濟的發展導致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的變化,對勞動者智力的需求越來越高。隨著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健康狀況逐步改善,老年勞動力也將對經濟發展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貢獻。因此,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將成為減輕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不利影響的重要課題。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作者:鄧曉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