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
央視《焦點訪談》2006年5月4日播出節目《牽手聲音——快樂·勞動(四)》,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主持人(敬一丹): 今天我在首都機場要接的人就是我們今天《焦點訪談》節目的主人公。說到她們,有人說她是最美麗的人;有人說她是心里有愛又很會表達愛的人;有人說她是能夠感動中國的人。那么一會兒您見了她以后,可能也會說出對她的印象,對她的評價。
敬一丹:你好,又見面了。在2005年“感動中國”的時候我們見過面。大家都挺惦記你的。
王晶:大家都想你了。
敬一丹:你一直就這么忙嗎?
邰麗華(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從(4月)21號到現在演出了6場。
敬一丹:從(4月)21號,今天是(4月)30號。
邰麗華:過兩天還要去青海去演出,青海(演出)完了以后還要去美國,加拿大。
敬一丹:這么行色匆匆啊。
解說:
看過2005年春節晚會的觀眾一定還記得她就是邰麗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蹈演員。在春節晚會上,她帶領殘疾人藝術團的聾啞演員一起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以美輪美奐的造型和整齊劃一的動作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現在邰麗華一直忙于在各地演出,這次利用演出的空隙趕回北京,是因為她剛剛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需要錄制一個電視節目。
邰麗華兩歲時,由于一場高燒,不幸失去了聽力,從此她的世界沒有聲音。在生活中,她主要靠手語與人交流,隨著社會活動增多,每次外出都需要一位工作人員當手語翻譯,非常不便。而中國科技大學的劉慶峰博士和邰麗華一樣也是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他所從事的科研領域恰恰與聲音有關。
黃劍(記者):今天幾號?
電腦合成音:今天是5月1日。
黃劍:現在幾點?
電腦合成音:現在是13點50分。
黃劍:你愛吃什么?
電腦合成音:我愛吃餅干。
黃劍:吃塊兒餅干。上新浪網。上新華網。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剛剛我們給大家演示的就是這次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劉慶峰帶領他的團隊研制出來的,能夠讓電腦聽懂漢語,會說漢語的這么一種軟件。
劉慶峰(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能聽呢,就是讓電腦可以聽懂我們所發出的任何指令,它可以完成相應地操作;那么會說呢,就是我們計算機能夠將各種文字信息給實時地朗讀出來,相當于一個電腦播音員一樣。
解說:劉慶峰的研究工作簡單地說,就是給電腦裝上耳朵和嘴巴。這項技術成熟以后,用途之一就是迅速把別人說的話轉化為文字給聾啞人看,同時也可以讓聾啞人把想說的話打成文字,通過電腦的聲音告訴大家。
電腦合成音:多數旅游城市五一高峰時段客房預定超過65%,信息顯示今天大部分城市……
劉慶峰:其實我們這種語音合成的效果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對比測試。就是找了3個播音員,3個大學生,然后是我們的計算機,一共是7個發音單位來讀各種文章,讀完以后在另外一個教室大家來打分。如果念的跟我們中央廣播電臺最好的播音員一樣,可以得5分;如果像普通人,但是說得很標準流暢,可以得4分;能接受,不反感可以得3分。最后我們的結果是,我們的3個播音員的平均分是4.6分;3個大學生是3.6分;我們的計算機是3.96分。
黃劍:就是介于播音員和正常普通人之間。
劉慶峰:對。這也是業界第一個超過了按普通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
解說:
失去了聽力,邰麗華在舞蹈藝術的道路上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除了苦練各種基本功,她只能憑著感覺體驗音樂,憑著記憶把握每一個動作的韻律和節拍。每排演一個節目,她就要記住上千個舞蹈動作,而且要準確地跟上音樂節奏,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除了大家熟知的《千手觀音》,邰麗華表演的《雀之靈》、《化蝶》、《黃土黃》、《雨林》等都是維妙維肖,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主要演員,她先后出訪了20多個國家,并且成為中國唯一登上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劇場兩大世界頂級藝術殿堂的舞蹈演員。
邰麗華:雖然我們聽不到,但是我們可以用肢體的語言去表演,盲人雖然看不到五線譜,但是可以用心去彈奏出優美的音樂,他們都用特殊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藝術和才華。
解說:生活中的邰麗華總是那么樂觀,雖然陷入了無聲世界,卻用舞蹈傳出了強烈的音符,向世界展示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今年1月,她擔任了殘疾人藝術團的藝術總監,現在正在籌備六月份推出的精編版大型音樂舞蹈晚會《我的夢》。
敬一丹:第一次在這么安靜的環境里看這個《千手觀音》,就在無聲地看這些動作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感覺很特殊,這些演員特別是這些新學員,她們是怎么理解節奏的呢?
王晶(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副團長):很多人來看了這種感覺,都說有一種感覺就叫“此處無聲勝有聲”。她們這些演員是聽不到聲音的,聽不到音樂的。她們怎么樣去理解這個音樂,音樂的節拍要靠旁邊的這個手語老師。
解說:
為了自己的夢想,邰麗華在舞蹈藝術的道路上執著追求。同樣,劉慶峰克服重重困難,研制中文語音合成技術,也是為了實現他的夢想。
劉慶峰:我們創業之初的時候,整個中文市場基本上是控制在國外的IT公司手中。因為語言應該說是文化的基礎,是一個民族的象征,我們中國的語音技術當然應該要中國人做到世界最好。
解說:
帶著這樣的信念,劉慶峰開始了中文語音合成技術的攻關,在當時既使是國外的軟件,也只能從字庫里機械地抽取漢字發出這樣的聲音。
電腦合成音:“9,這是喬丹參加1984年奧運會和1992年奧運會時的球衣號碼”。
解說:
這樣的語音實際上達不到應用水平,由于語音合成技術跨越多學科,既需要計算機知識同時還與語言學、人體工程學等多個領域密切相關。為了讓計算機發出的聲音更自然、更流暢,劉慶峰和他的團隊收集了大量的語音數據,請教語言學家,并且把中文發音規則分別編入計算機程序當中,經過無數次的調整實驗,終于在2004年首次讓計算機中文發音標準達到了普通人水平,實現了他的初步愿望。
電腦合成音:“9,這是喬丹參加1984年奧運會和1992年奧運會時的球衣號碼”。
劉慶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讓電腦以外還包括各種智能儀器儀表,甚至手機、家電、玩具等等,都能夠像人一樣的能聽會說。我們剛才看到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實際上對我們中國當前的整個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也是一個極大提升。
解說:
作為五四獎章獲得者,邰麗華在無聲的世界里創造著美,同樣也是五四獎章獲得者,劉慶峰卻在原本無聲的世界里創造著聲音。5月4號一大早,劉慶峰特意趕到邰麗華的單位,送給她一部手機。里面裝了他們最新研制成功的軟件,可以把聲音轉化為文字給邰麗華看,也可以把文字變成聲音。
劉慶峰:邰麗華你好。很高興認識你,希望語音科技能幫助你,它能幫助你聽話,也能替你說話。
邰麗華:太好了,非常好,非常不容易。
邰麗華:非常感謝你們為中國聾人朋友帶來珍貴的禮物。
解說:
緊接著邰麗華用他們的電腦軟件輸入了一段文字,邰麗華就要說話了。
邰麗華: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很高興收到這樣珍貴的禮物。沒想到我們的夢想今天真的將要在這里實現,真的非常感謝你們為中國聾人做出了這么好的東西。我相信不久它會成為聾人的好幫手,再次謝謝你們為殘疾人做出貢獻,并祝大家青年節快樂!
周強(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劉慶峰和邰麗華同志是中國第十屆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的其中兩位,在他們的身上,可以說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時代風貌。這就是將個人的追求、個人的理想同我們祖國的發展、民族的振興緊密相連,既有遠大理想,又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甘于奉獻、自強不息、艱苦創業。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創造突出的業績,可以說喊響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強音,也表達了全國青年的共同心聲,這就是我與祖國共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