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江南時報
歷時兩個月的“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工作”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對于這個由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調查工作的進展情況,各媒體對此事的關注明顯不如對造星活動的“海選”那樣的關注。
不說全國6000多萬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需要各媒體的關注,只說對北京的60多萬殘疾人,各媒體捫心自問,有過多少次的相關報道呢?不知各媒體是感覺殘疾人的事情沒的說還是不敢去說呢?各個媒體說的最多的不應該只有“千手觀音”、自強模范這些不用多說也會讓人們感動不已的人或事,而是應該將更多的殘疾人面臨著的難處通過輿論宣傳來得到更好的解決。記者們也應該多采訪普通的殘疾朋友,畢竟殘疾人中的“名人”還是少數的。廣大的媒體朋友應該與政府一起,將殘疾人事業中的盲區掃除,使得所有殘疾人真正地解除后顧之憂。不要只在“助殘日”前后才來說有關殘疾人的事情,要把殘疾人的各方面政策、招聘信息、康復等等方面話題敢于放在桌面上評論。只有媒體真正重視殘疾人、幫助殘疾人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構建和諧社會。殘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本質上的提高,對于一個社會來講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進步。
北京電視臺有個《真情互動》欄目,但這還不是一個完全與殘疾人有聯系的節目。殘疾人的話題有很多,如:就業、醫療、社會保障、婚姻家庭等等各方面,不應該只播出殘疾人的“自強篇”。希望《真情互動》欄目可以涉及到有關殘疾人的其他各方面。
平面媒體應該增設有關殘疾人話題的版面;電視媒體應該有更多涉及殘疾人的欄目;網絡媒體增設殘疾人話題專門的網頁,只有殘聯機構的網站做殘疾人的事情是遠遠不夠的。希望有更多的健全人來關注殘疾人,殘疾人也只有真正地融入健全人之中,才算是真正地融入社會。
一個城市中的新聞媒體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帶動。如果總宣傳的是如何成名、怎么樣成名的話,那會使更多的青少年成長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中,希望各媒體能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多宣傳一些和殘疾人有關的話題,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幫助殘疾人,給殘疾人更多融入社會的機會。不要讓殘疾人成為社會邊緣人。殘疾人生活中各方面的變化都有待于政府、媒體、社會、個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 happy_l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