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教育論文:對中、重度弱智兒童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思考
2006-06-27
教育論文:對中、重度弱智兒童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思考
  chh615 發表于 中國特殊教育網

一、弱智兒童教育的現狀。

弱智教育發展到如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就拿我們天寧區培智學校來說吧,原來從一個培智班發展到現在已有五屆畢業,總人數達96人,目前學校仍保持著6個班(一至九年級),一百二十幾名學生在讀,這十幾年中曾經歷了許多次嚴峻的考驗。從教育教學方面來看,我們學校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步實施階段,主要以研究弱智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為主;二是進一步發展階段,主要以“教、醫、練”為主課題的教學研究,同時還進行了“以烹飪為突破口的勞技教育”的課題實驗,“分類教學”的課題研究,目前都已經結題,研究成果已推廣應用,成為我校教育教學的基本模式。三是深入研究階段,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研究中重度弱智學生的發展趨勢。根據經驗,輕度弱智兒童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所頒布的全國弱智教學大綱要求,對于中、重度弱智學生來說,即使教師根據需要給他們降低了要求,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中、重度弱智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呢?我個人根據已有經驗來考慮,認為他們最需要的是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對他們進行適應社會的教育呢?

二、引進“個別化教育”的理論依據。

“個別化教育”最早是在美國產生的,此種教育方法目前在國外已經作為特殊教育的主要模式。我國現在的以學科教學為主的教育模式,在特殊教育實踐和發展中有著不適應的一面,尤其是對于那些中、重度弱智兒童而言,現在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很不適應他們的完全發展。“個別化教育”的概念是:根據每個弱智兒童的不同需要制定個別教育計劃而展開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對每個弱智兒童的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高低,通過課程綱要對照評量出某生的發展現狀。根據概念我認為在我國弱智教育實踐中真正提高中、重度弱智兒童的生存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理論上思考是可以實現的。

三、“個別化教育”的幾點準備。

    1、樹立現代弱智兒童教育觀。

新的教育觀是以人的特性為出發點,考慮教育——倫理生態,認為教育是個人在其所處環境中不斷學習、適應、成長的持續歷程,是“人之成長”、“成人”的發展過程。“人之成長”的教育觀使過去曾被視為非教育對象的重度、多重障礙兒童的教育在特殊教育體系中終于占據了一席之地;也使特殊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以滿足特殊兒童需要”為本位的思維模式,相應地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2、觀察某兒,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IEP)。

制定IEP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因此,個別化教育計劃實際上是從個別差異出發的,以滿足兒童課內課外的特殊需要為特征的同時,以國家規定的相應的教學內容為主線的單一或綜合內容的教育教學計劃或措施,在目前情況下它就是集體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更具針對性的發展。

要有針對性,就必須了解學生,觀察、記錄學生已具有的能力、水平狀況,為了有較高的可靠性,避免目測者的主觀性,適宜用“中、重度MR兒的課程評量表”來測量某兒的行為能力水平狀況,比較具有客觀性、公正性。

3、根據計劃,設計個別化教學方案。

個別化教學是一種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彈性處理各項教學因素,即: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形態、教學進度等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適合的教材,以達到個別化學習目標的教學模式。它有別于我們通常所說的“個別教學”、“個別輔導”。個別化教學方案顯然是根據研究目標、對象的差異設計出適應中、重度MR學生學習的教學程序,以達到個別化教學功能。

4、個別化教學的教材內容的來源。

要實施個別化教學,教師沒有針對性教學內容、教學準備,這將是一句空話。因此挖掘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實施個別化教學的目標是提高中、重度MR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從小就開始培養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可以起到早期干預、早期訓練的效果。那么,教學內容如何安排、設計呢?來源有二:一是根據國家教委下發的中、重度MR兒童教育訓練綱要;二是從學生的個體需要來選擇相關的內容,編寫校本教材。

四、個別化教育的具體措施。

1、 以課堂為主陣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課堂是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的主要陣地,完全脫離課堂,任何教育將失去計劃性、統整性、系列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個別化教學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單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分類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個別教學法等等。所謂單元教學法是指MR兒的特殊教育,最終目的在增進生活適應能力,走向自主,課程內容及形式都以日常生活經驗為核心,把生活環節分成不同的生活單元。注意加強科目的連貫性和學習意義,單元的核心主題可按MR兒童的興趣、環境及根據其年齡發展需要而編訂。

所謂活動教學法是憑著有系統、有目的計劃多種實際參與的活動,讓兒童直接吸收多重感官刺激,是幫助MR兒童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

2、 抓課外時機,適時地進行補救教學。

課外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可能更有靈活性、更有針對性、更能體現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特點,因而教學效果也就可能更好。在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時,有些短期目標在課堂上的訓練時間較少,訓練不到位,這時就可以根據需要利用課外時間,適當地進行補救教學,以鞏固課堂上未能達到意料效果的某項技能。

3、 家庭訓練,必不可少。

家庭中的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MR兒也不例外。MR兒由于所表現的生理、心理特點是:感知緩慢,反應遲鈍,接受能力低等,在接受訓練時,會丟三落四,學得慢,忘得快,因此,特殊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訓練是很重要的。學校對培養、訓練中、重度MR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當重視的,像穿衣、刷牙、系鞋帶等這些技能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家庭訓練中,加強一些生活能力的鞏固練習,非常有利于該生對所學技能的熟練掌握,使其增強生活能力,得以快速適應社會生活。

五、“個別化教育”的評鑒方法。

個別化教育實施一個階段以后,為更好地提高中、重度MR兒的社會適應性,及時調整計劃,改進措施,到每學期末都要由考核小組對每一位個別教育對象進行目標實施結果的評鑒。對已完成目標的某個目標,則下一步制定目標時,要求再提高些;若沒有完成的目標,下次繼續訓練;對個別訓練目標定得太高的,及時調整,降低訓練目標。

綜上所述,流程圖表示為:

制定個別化教育目標、教學內容        計劃完成此目標的時間

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

進行相應的教學              作好記錄

作出相應的評價

                   調       

     這樣的教學流程,只要環環緊扣,層層抓實,個別化教育的研究確確實實可以讓中、重度MR兒在有效的時間內較快地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自立于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