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為了討到那筆補償款,洪春芳一家緊巴巴的過日子
滯留義烏一月有余的江西婺源農婦洪春芳緊巴巴地摳著、省著口袋里本就不多的錢。前天,他們一家三口的伙食費只用了4元錢:早飯,兩碗面;中飯,兩碗面;晚飯,一碗湯。面是兩元一碗,湯是用一片臘肉皮煮的,不花錢。
“那筆錢,對我們這個家庭實在太重要了。”30多歲的洪春芳說:“我一定要堅持到討到錢的那一天。”
洪春芳一家住在松門里社區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舊民房里,這里既是臥室又是廚房。好心人送給他們的一小罐煤氣用完了,洪春芳為要不要花30元錢再去灌一瓶而猶豫,這可是他們
一家好多天的口糧錢。除了3公斤散裝大米,“廚房”一角還放著三個蔫了的番茄,這是洪春芳花一元錢買來給丈夫增加營養的。79歲的龔昌鈺老漢是洪春芳的鄰居,讓他感嘆的是,他送的一小塊臘肉,他們居然吃了十幾天:“到前天,最后一片肉皮還被煮成了湯。”
等待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煎熬。“面對”困頓中的這個民工家庭,如果你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請和我們聯系,我們的熱線是13588666110。
一場橫禍
洪春芳所說的“那筆錢”,總額21萬多元。去年的一天,洪春芳的丈夫洪林養給義烏下西陶村一雇主干電焊活,不慎從腳手架上摔下,造成重傷。經過治療,洪林養的命保住了,卻落下終身殘疾,法醫鑒定確認為二級傷殘。經義烏市勞動部門仲裁,這起工傷事故,雇主需補償洪林養21萬多元。
這場飛來橫禍損及洪林養的脊椎,他胸部以下的軀體已沒了知覺,這個曾經生龍活虎的電焊工只能終日躺在病床上,連翻身都要妻子幫忙,妻子成了丈夫的全天候“保姆”:每天要經常給丈夫翻身、喂飯、換尿布。洪林養不能自己排便,每次都是洪春芳用手一點點摳出來……
洪林養、洪春芳的家在江西婺源一個小山村,唯一的經濟來源是洪春芳采茶的那點收入。不過,7年前就到義烏打工的洪林養,也算是村里比較能賺錢的人了。前天,在病床上,消瘦的洪林養在妻女的攙扶下,艱難地倚靠在床頭。
“以前我干電焊,好的時候一年有兩萬元收入,最差每年也有七八千元。父母養老、看病,孩子上學,都指望這筆錢呢。”說著說著,洪林養哭了。
頂梁柱倒了,個子矮矮的洪春芳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她帶著癱瘓在床的丈夫洪林養、輟學的女兒洪愛鳳到義烏討債來了。
一路冷暖
為了照顧好丈夫,洪春芳不再采茶,6歲的小女兒也交給父母照顧。洪春芳帶著丈夫四處求醫,不僅耗盡家底,還欠下了不少外債。洪春芳夫婦今年作出了一個令他們也很難過的決定:讓10歲的大女兒洪愛鳳輟學。“孩子已上四年級了,如果有辦法,我們也不會這樣做。”洪春芳說。
21萬多元補償款之所以遲遲不能到位,是因為義烏的那個雇主也不是很有錢。為救治洪林養支付了3萬多元后,雇主也有些難以為繼。為了討到救命錢,一個多月前,洪春芳一家來到了義烏。
剛來義烏時,舉目無親的洪春芳一家曾夜宿在香山路街頭。一位路過的義烏市民看他們一家可憐,出錢給他們在松門山租了一小間民房,付了一個月的房租外,還給他們買了一個煤氣灶。
“謝謝義烏的好心人。我們這個案子申請了法院執行,辦案的干警已分幾次幫我們拿到了近3萬元錢,除律師拿走的2700元,其他錢大多匯回去還債了。”為討要補償款的事,洪春芳和雇主家的人一見面就吵。現在,義烏法院執行分局成了洪春芳每天必到的地方。
負責執行此案的鄭健敏對洪春芳一家的處境也很同情,他說:“一家遭了大難,另一家經濟窘迫,執行起來是難,但我們一定盡力而為。”昨天,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正在給洪林養辦理工傷理賠手續,爭取早點拿到這部分補償款。”
幾天前,洪春芳和雇主協商后,同意將剩余補償款一次性支付額改為9萬元。她說:“我們知道對方(雇主)也不寬裕,如果他能夠一次性支付補償款,我們可以少要一些,現在我丈夫背上的鋼板要取,平時還要吃消炎藥,處處要用錢。”
10歲的洪愛鳳悄悄告訴記者:“現在媽媽到菜市場有時候就是撿人家不要的菜,就是買,也只買兩元錢3公斤的辣椒,省下錢給爸爸看病。”問她平時吃飯沒有菜咋辦?她說:“有的,你看,那是辣醬。”桌上一瓶自制辣醬是洪春芳離開江西時帶的,吃了一個多月了,還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