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桂龍新聞網-南寧日報 | ||
看起來是那么有秩序,但這一切又與眾不同。因為那些孩子太過于安靜,甚至有些呆滯,動作也過于遲緩和笨拙,嘴巴發出的“語言”好像是剛學語的孩童發出的咿呀聲。而老師們更像是表情豐富的慈祥母親,耐心地用行動來闡述溫馨偉大的愛。 用愛心打開封閉的心門 梁月嘉老師臉上掛著溫暖的微笑,走到孩子面前,然后舞動那雙靈巧的手說著他們之間的語言——手語,問:“今天吃什么?”“好吃嗎?”得到回應后,再報以鼓勵的微笑。見到還不會吃飯或者正在發脾氣的孩子,她會用更長時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地引導他們,溫柔地幫他們擦拭沾在嘴角的飯?!@是梁月嘉老師在陪這些特殊的孩子們的吃飯時要經常做的事情。 今年30歲出頭的梁月嘉在邕寧特殊學校一直擔任特教教研組長、手語班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在學校,梁老師不僅是業務骨干,更是被這些特殊的孩子看作最親密的朋友。她告訴記者,當初剛接觸這些孩子時就強烈地感到他們需要更多的愛和關注,時刻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并沒有被人拋棄,所以一個微笑、一個親昵的拍打、撫摸和問候就可能是打開那些聾啞和智障的孩子心門的鑰匙。 據了解,邕寧特殊學校目前擁有49名學生,絕大多數是從農村和鄉鎮來的聾啞和智障孩子。因為自身的“與眾不同”,這些孩子心理不如正常人健全,感情脆弱而敏感,自我封閉現象普遍。為了把他們的心結融化,梁月嘉老師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愛。 在梁老師的學生當中,有個來自良慶區那馬鎮的12歲聾啞男孩,父母長年在廣東打工,年邁的爺爺奶奶對他力不從心。在村子里,他受盡了其他淘氣孩子的欺負和排斥,逐漸產生了自卑、自閉和敏感的心理,經常小偷小摸,為此村里人對他更加冷漠。2004年,他被送到特殊學校。剛開始,他不但不合群,而且特別敏感,其他孩子的無意碰撞也被他認為是故意欺負,所以經常和別的孩子打架。梁月嘉老師知道情況后,就特別關照他,經常和他“說話”、吃飯,像媽媽一樣在生活起居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漸漸地,這男孩子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慢慢地向梁老師敞開心扉?,F在,他不僅改掉了惡習,而且變得十分活潑,見到老師都會主動打招呼,是班上的積極分子。 “這些孩子太特殊了,所以要給他們特別的愛。我們這里的老師都像梁老師那樣,對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愛心和耐心,關心孩子的大事小事——小到幫他們購買毛巾,鞋子;大到送生病的學生去醫院,為他們墊付醫藥費,在床邊送水喂藥……”校長蘇品力說。 由于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學校實行24小時監護制度——除了白天上課外,孩子們的午休和晚睡也需要老師們輪流值班看著,幫他們蓋被子或者觀察情緒和身體狀況。現在在每個學生宿舍,都設有一張給老師值班時休息的床?!澳切┖⒆佣己茈y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病了也只能靠老師觀察,所以我們必須時刻關注他們的舉動。”梁老師說。 用耐心教授寶貴的知識 由于孩子們與他人交流有困難,所以聾啞學生來校學習的第一個課就是手語。為了讓孩子們更快地學會手語,老師們善于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圖片、實物或演示進行教學,更重要的是不厭其煩、百般耐心地進行教導。 “我覺得我們需要付出許多努力,特別是耐心,因為他們太敏感了,做不好也要慢慢來,不能發脾氣?!绷豪蠋熣f。 梁老師不僅是語文老師,也是思想政治老師,她的班上還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分為幾個組,所以她的備課量遠比教普通班的多幾倍,而且在課堂的時候,她一邊比劃手語,一邊大聲說話,口型要明顯。梁老師說,看到聾啞學生咿呀學語,能喊出“老——師——好”的詞語,最令人欣慰。 為了讓外界更了解關心這群特殊的孩子,黃校長正有意識地把孩子們帶到外面。在邕寧區慶?!叭恕眿D女節的晚會上,9個聾啞學生表演的舞蹈感動了在場所有的觀眾。因為表演的孩子聽不到聲音,要依靠場外的老師進行手語比劃,為了培養孩子們在舞臺上的這幾分鐘的“音樂感”,教音樂的潘老師整整教了一年多。 蘇校長告訴記者,經過老師們的努力,孩子們慢慢學會了與別人交流,自理生活。為了讓他們走進社會,能自己生存,學校正在培養學生學會養魚技術,以后還要開辦菌類技術培訓班。他們謀生路拓寬了,人生路走得就更有自信。 本報記者 黃國慧 文/圖 新聞來源:南寧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