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網-蕭山日報】 |
生命有時是脆弱的。王柏賢兩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痹癥無情地奪走了他自由奔走的權力,甚至站立起來都不方便。童年的他開始與拐杖相伴,在風雨中成長,記憶里斟滿了苦澀和辛酸。王柏賢從小立下誓言:長大后一定要當個醫生,治病救人! |
白天,“長路”漫漫,王柏賢拄著拐杖,去距家2公里的衛生院“看診”(學習看病),一天下來,腿腳發麻,全身酸痛;夜晚,青燈如豆,王柏賢則一頭扎進書本里,一本一本地讀,一頁一頁地記,暢游在醫學知識的海洋里。這一切全被好心的衛生院滕玉良院長看在眼里,欣然將這個身殘志堅的小伙子收為“弟子”。之后,王柏賢醫技不斷長進,并獲得了《中醫師證書》、《執業醫師證書》。
要當醫生,就必須出診,這對下肢殘廢的王柏賢來說,無疑是個挑戰。為此,他開始學習騎自行車,常常練得汗流浹背,摔得鼻青臉腫。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他終于練就了一套單腳騎自行車的本領。隨后,他還自行設計了假肢架,徹底扔掉了跟隨多年的拐杖,重新和正常人那樣獨立行走了。那一夜,小伙子高興得整夜合不上眼。
“自己是個殘疾人,還幫別人看病,能看得好嗎?”在鄉親們充滿疑慮和關切的目光中,王柏賢背起藥箱,跨上自行車,開始走村串家替鄉親們看病。
白浪村的婦女徐某,患頑固性濕疹多年,久治不愈,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走進了王柏賢診所。王柏賢在詳細了解了患者病歷、病癥后,采取中醫綜合療法,給她用了兩周藥,病患竟基本痊愈。對于家境困難的病人,王柏賢除對病人悉心診治外,更是樂善好施,關愛有加。王柏賢已記不清有多少回免費治療病人、租車送病人回家了。
苦難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一座磨煉心志的熔爐,對今天已兼任區殘聯主席團委員的王柏賢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