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無名小草?!?/P>
“我是荷葉上的一滴露珠?!?/P>
這是74歲的老民警祖淮對自己的描述。7月6日他去世了,生前他立下一份遺囑。7月8日,在中國醫科大學遺體告別室,他生前的同事宣讀了這份遺囑。遺囑不是分配財產,也不是對兒女的囑托,而是一份捐獻遺體(簡稱“捐遺”)的決定。祖淮也成為遼寧省公安系統里捐遺第一人。
我最有捐遺價值
“‘我的身體得過這么多病,染過鼠疫,又得了肝癌、食道癌,最有捐獻價值了,醫生可以拿我的身體做研究,攻克這類疾病,我得病遭了那么多罪,希望別人不要再得了。’祖淮生前就是這么跟我說的。”7月8日,祖淮的妻子付女士站在老伴遺體前哽咽著說。
7月8日7時50分,記者來到祖淮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在祖淮生平簡介的資料上,記者了解到:他1950年參加公安工作,在沈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先后做過干事、內勤、副隊長,1979年調入遼寧省公安廳工作,在收審科和指揮中心工作,直到1994年退休,簡介上沒有記錄任何榮譽功勛。
“我死后遺體不能火化,送給醫院做科研用。我是自愿捐獻遺體,我死后請遵照我的遺囑完成我的心愿……”告別儀式上,祖淮的同事含淚宣讀了這份簡單的遺囑。
付女士說:“是我陪他去公證處做的這份遺囑公證,2005年他第一次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我急得抱著他直哭,怎么能把身體給別人割了呢?祖淮就說,他翻看報紙得知現在供醫療研究的遺體特別少,他是黨員,應該做最后的一點貢獻,最終我被說服了,同意了他的決定?!?/P>
祖淮要捐遺的事起初遭到了兒女的強烈反對,祖淮的兒子對記者說:“那陣子我都躲著我爸,他捐獻遺體必須進行公證,公證必須要兒女都簽字,我不愿簽這個字。中國有那么多人呢,用不著非得他捐,建個墓地也給兒女留個寄托思念的地方啊。后來我爸就一直做我們工作,說不同意他的決定就是不忠不孝,最后我們只好簽字了。我父親一輩子很平凡,但他的善良、正直將影響我一生?!?/P>
遺像前只許擺兩本書
在祖淮的家,記者看到,一張老舊的桌子上擺著他的遺像,遺像前只擺放了兩本書,一本是《毛澤東傳》,一本是《走下圣壇的周恩來》。付女士說:“只擺兩本書,這是祖淮臨走前要求的,他說自己一生敬仰這兩位偉人,這兩本書也是他最愛看的?!?/P>
在另一張桌子上,記者看到祖淮的兩張生活照,照片下面分別配著清秀的毛筆字:“我是一棵無名小草”、“我是荷葉上的一滴露珠”。付女士說:“祖淮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默默無聞,從不在乎名利地位,他要捐獻遺體的事生前也從沒張揚過,他認為這是他應該做的,我們沒想到今天會來這么多記者。”
給全省民警做了榜樣
7月8日,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莊敏及祖淮的老同事等100多人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他們默默地向祖淮同志遺體鞠躬致敬。
“我挺佩服老祖的,我們都是老人,不迷信但還是感覺身體挺珍貴的,保存全尸這是中國人的老觀念,但老祖他能打破傳統觀念,把自己身體捐出去,真是令我們非常敬佩,值得我們學習。他是全省公安系統中第一個捐獻遺體的。老祖一生平平凡凡,但他一直是勤勤懇懇,樂于助人。全省有7萬多名民警,大部分民警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沒有得到鮮花、掌聲,卻無怨無悔,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边|寧省公安廳指揮中心副主任李銀生說。
“祖淮給我做了榜樣啊,今后我也可能走他的路?!备杜繐崦习榈倪z像深情地說。
記者 劉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