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 | ||||||||
張老師拄著雙拐為孩子們上課。記者金振強攝 漢網(wǎng)消息(記者秦杰 張燕 陳學忠)7月4日,陽新縣富池鎮(zhèn)沙村小學300個孩子給本報公益扶助中心寫信求助:“請社會上的好心人,治好我們英語老師張揮林的癱病,(讓他)早日站起來給我們上課。” 記者前日赴陽新縣調(diào)查采訪,證實張揮林是學校惟一的英語老師,一種叫強直性脊椎炎的怪病,使他腰部以下不能彎曲,就像兩根棍子。兩年來,3尺講臺上,他拄著雙拐,領著孩子們讀英語,孩子們的英語越來越好了,有的還在全國拿了大獎。 張老師現(xiàn)在只能用自己可憐的工資買藥,“控制”著自己的病情。 記者咨詢醫(yī)生,張老師的病完全可以治好,費用大約14萬元。孩子們盼望著愛心援助,盼望著張老師能自如地站在講臺上給他們上課。
張揮林期望做一名永遠的鄉(xiāng)村英語教師 雙拐支殘軀教學ABC——記陽新縣富池鎮(zhèn)沙村小學教師張揮林 文/記者張燕 陳學忠 秦杰 圖/記者金振強 你會坐嗎?端端正正地坐。相信凡是健康人每天要把這個動作重復N次。可張揮林卻不能坐,因為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他的下半身就像水泥澆灌的鋼筋混凝土——是僵硬的。 一個拄雙拐、生活都難自理的殘疾人,能教書么?能。講臺上,他一邊夾著拐杖一邊依著黑板板書,就這樣教學生English,竟然使全校學生的英語成績整體提高了。 貧困農(nóng)家走出個讀書娃 1996年的某一天,陽新縣一個偏僻的窮山溝——楓樹下,突然曝出喜訊:農(nóng)民張興祥家的老大張揮林考上了武漢市衛(wèi)生學校。 “哇!窮山溝里終于有個娃娃走出去念書了,還是進省城呢!” “噼噼啪啪”鞭炮齊鳴,興奮、驕傲,全楓樹下的每一戶人家,湊分子擺了40多桌酒席,熱熱鬧鬧地慶祝了一番。 那年,張揮林18歲。 求學路上遭遇病魔打擊 入校幾個星期后,張揮林突然感到膝關節(jié)疼痛,他忍著,因為從前也是這樣忍過去的。后來痛得厲害了,他仍不敢吱聲,怕影響學習。想起為了完成初中的學業(yè),每個學期放假,妹妹就陪著他去采石廠拖石頭,賺學費;想起為了讀上衛(wèi)校,家里人舉債才湊足了第一學期4000多元的學費;想想自己肩負著一家人脫貧的希望,他不忍著能行嗎。 直到他全身的肌肉開始萎縮、齊腰以下的關節(jié)全部僵硬鈣化,雙腿完全失去活動能力不能屈伸時,父親正好從鄉(xiāng)下趕到學校來看他。望著不能動彈的兒子,他的心都碎了。他流著淚把兒子送到醫(yī)院。 為給他治病,父母開始變賣家當,借錢,弟妹相繼輟學。 臥床六年望穿屋頂 因為沒錢住不起醫(yī)院,張揮林被抬回了家,靠買點藥將就維持著。他從此臥床不起,連四肢都不能動彈。 從1996年到2002年,張揮林在床上一躺就是6年。弟妹綴學后都外出打工了。6年里,他幾乎很少言語。 煩悶的他有天把被子撕了,隨后又操起床邊用于驅(qū)蚊、撓癢的棍子使勁地敲打殘疾的下肢,好一陣宣泄。 瘋狂過后,他擦干臉上的淚,再看下身時,突然發(fā)現(xiàn),被他敲打的地方出現(xiàn)微微的紅色。啊!我還有救呢!他狂喜。 沒藥我就這樣治療吧。他開始每天用力去敲打下肢,越疼越敲,日復一日,他終于讓那殘疾的下肢有了生命的血色,上肢也變得靈活起來。 一天,他依著床邊的墻壁試著站立,雖然整個下身僵硬著,但渴望站起來的愿望讓他顧不得劇烈的疼痛了。 有什么比渴望站立、渴望生存更有力量?在痛苦中練習,意志也變得堅強了。他終于成功地站立起來了。那一刻,他興奮得嚎啕大哭。這是6年來他第一次離開床啊! 教英語讓他找到自我 剛剛拄雙拐時,張揮林無法控制僵硬的下身,每挪動一步,下身就像鐘擺一樣晃蕩。為了生存,他只有艱苦地練習。 2002年,移民建鎮(zhèn),整個楓樹下的人家全部搬到了沙村,政府出錢,給他們家建起了一棟兩層樓的房子。在新家里,他開始以讀書打發(fā)時光,充實自己。 一日,鄰家一孩子問他,你會英語嗎?“會呀。”他順便教了兩句。這個孩子興奮地向其他小朋友炫耀他剛學會的“洋話”,結果來向他學“洋話”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這現(xiàn)象啟發(fā)了他:我不如開個英語培訓班,一起教不是更好嗎? 他把自己的英語書重新又溫習了一遍,貼出了免費英語培訓班的招生廣告。讓他意外的是,報名的竟然有68個孩子。他將這些孩子分成甲乙兩個班,分時開課。家里兩間房塞得滿滿的,課桌用磚頭、凳子和板子搭起來,沒椅子了孩子們自帶。這些孩子就這樣學會了最基本的英語,比如26個字母、國際音標、簡單的單詞和常用語。 在一個雙休日里,沙村小學的校長汪國慶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怎么一個個背著書包朝一個方向走去。“你們?nèi)ツ睦铮俊彼唤獾貑枺暗綇埨蠋熂疑嫌⒄Z培訓班。”一致的回答讓汪校長異常詫異。好奇的他也偷偷地跟著學生到了張揮林的家。乍一看,他太感動了:原來張揮林拄著雙拐,領著孩子們在讀“English”。 第二天,汪校長就帶著黑板、粉筆等教具再次來到張揮林的家,他對張揮林說:“我們學校窮,沒能力幫助你治病,但送些教具給你我還是能做到的。以后,你缺什么,開個口,我給你送來。” 當編外教師再難也樂意 在沙村,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考上大學,但沒有一個學成回家務教的。這里長期缺乏師資力量。沙村小學,有學生300人,正式教師只有5名,另外7名教師均是由鎮(zhèn)和學校聘請的。上面一再要求小學三年級就要開設英語課,但就是缺英語老師。汪校長曾經(jīng)請鄰村小學的老師來兼職過,但效果不好。年年升初中,許多成績好的同學都是因為英語拖后腿。 自從知道張揮林在家開設英語培訓班后,汪校長細心留意學生的成績變化,發(fā)現(xiàn)凡是經(jīng)張揮林培訓過的學生,不僅學英語有了興趣,而且成績也有了提高。他心里就開始盤算,能不能把他請到學校里來教? 汪校長把此想法與村長商量后,村長鑒于他殘疾的身體,決定先試用。村長說,為了方便張揮林上課,要在學校一樓專門設一個英語教室。 當張揮林聽到汪校長的聘請時,簡直是喜出望外,激動萬分。不過汪校長又歉疚地說:“可工資只能給300元。”“沒關系。”張揮林的媽媽含著淚水說:“只要他愿意,沒錢也干,這樣他過得也充實一些。” 2005年9月,張揮林走上了講臺。 從2002年開始校外免費給孩子們培訓英語,到去年進校正式當孩子們的英語老師,沙村小學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提高。汪校長說,從對口的新建中學回饋信息反映:這兩年英語成績好的都是來自沙村小學的學生。 今年初,已畢業(yè)考上陽新縣一中遠程班的汪禁森同學,拿著獎狀興奮得像只小鳥似的來到母校向張揮林報喜:她在2005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榮獲初二年級二等獎。她來感謝張老師的啟蒙教育。 雖然張揮林是編外老師,月薪僅300元,雖然他拄著雙拐教書有許多許多的不便,但只要能在這片園地里耕耘,再艱難他都樂意。因為這里能體現(xiàn)他生命的價值。
張揮林坐在特制的椅子上批改作業(yè)
一不小心,張揮林就會摔倒,師生們趕緊將老師抬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