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 | ||
劉則鵬和他的同學們 武威六中殘疾學生劉則鵬講述他親歷的感人故事——— 三年,同學背著他上高中他是不幸的,剛剛學會走路,就被病魔奪去了行走的權利;他又是幸運的,在無法像常人一樣站立行走的時候, 一雙雙溫暖的手、一句句關切的問候時刻包圍著他,讓他感 受到人間的溫馨。7月12日,記者在武威六中采訪了該校身殘志堅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劉則鵬,聽他講述了3年來被同學背著讀高中的感人故事。劉則鵬今年高考取得了513分的好成績,他喜歡的格言是:有志者,事竟成。 病魔奪去行走權利 7月12日早晨,記者在武威六中見到了該校高三(2)班應屆畢業生劉則鵬。坐在殘疾人專用電動車上的劉則鵬面帶自信的微笑,面對記者侃侃而談。今年18歲的劉則鵬是涼州區高壩鎮馬兒村一個普通農家的孩子。劉則鵬的童年是在艱難的爬行中度過的。劉則鵬的父親劉永財告訴記者:“則鵬1歲半時,剛學會走路,有一天孩子突然感冒發燒,3天后一條腿不能動了,幾天后另外一條腿也不能動了,醫生診斷后說是脊髓灰質炎。”這意外的變故讓一家人痛苦不已,在四處求醫無果后,家人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劉則鵬說,最初他沒感覺到自己與其他伙伴不一樣,到小學3年級時,才意識到自己每天上學都要父母背來背去。“更重要的是,每到課間休息時,同學們都到教室外面玩,只有自己孤零零地留在教室里,看著外面的同學,頓生失落感和孤獨感。”劉則鵬說,這時候,他就爬到同學們的身邊看他們玩。在他的記憶中,童年就是爬著度過的。 走出自卑追求理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則鵬慢慢懂事了,身體的殘疾讓他的心靈蒙上了陰影,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和自卑起來。親朋好友勸導他:“殘疾人也是人,一樣可以成才,并不低人一等。你沒見過嗎?有不少殘疾人自學成才后自己開門診部行醫,不但能照顧自己,還能治病救人呢!”聽了這些,劉則鵬的心里慢慢燃起了希望:“對,將來我也要當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有了奮斗目標,劉則鵬開始埋頭刻苦學習。2000年,家人給他買了一輛電動車,他終于能“走路”了。 同學背其讀完高中 2003年秋季,劉則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威六中讀高中。開學后,父親每天陪兒子到學校教學樓下,然后把他背到三樓的教室里。很快,學校知道了劉則鵬的難處,班主任老師“叫停”了劉永財的接送工作,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班上的同學們。起初,班上分了幾個小組輪流背劉則鵬上學,但這種分組方式很快被取消了:因劉則鵬缺乏鍛煉,身體較胖,身體瘦弱的同學根本背不動他。最后,重任落在了身體強壯的幾名男同學身上,這一背就是3年!劉則鵬告訴記者,每天早晨7時前,他開著電動車到教學樓下時,幾名同學已經在樓下等著,他一來,立刻有人背他上樓,有人拿拐杖,有人背書包。放學的時候,同學們又把他從樓上背下來,放到電動車上,目送他離去。有時電動車出了故障,同學們就推著車把他送到4公里外的家中。 學校像家一樣溫暖 劉則鵬說:“我時常被一種充滿關愛的幸福所感動著。剛進六中時,我擔心會受到冷落和歧視,但很快發現這種顧慮是多余的。每個同學對我都非常友善,他們關心我、照顧我,而自己的開朗和自信也感染著身邊的同學,大家把我當作好朋友。每次被同學背著上樓時,聽著同學們的喘氣聲,我就覺得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了。在六中,我感到就和在家里一樣溫暖。”為了盡量給同學們減輕負擔,劉則鵬說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學校盡量堅持不喝水,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接受記者采訪時,劉則鵬的一位同學只是淡淡地說:“他是我的同學,我應該背呀!”另一位同學則說:“我們之間只是互相幫助。則鵬學習刻苦,成績好,我們也經常向他請教不懂的問題。背他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友誼的延伸。”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的高考中,劉則鵬以513分的成績上了本科錄取線,他報的志愿是甘肅中醫學院。劉則鵬說,他喜歡的格言是“有志者,事竟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文/圖本報記者張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