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改造盲道249條
從2003年起,杭州創建無障礙城市正式啟動,成為全國確定的首批12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之一。
城市內的無障礙設施主要包括城市主要道路盲道,公廁殘疾人蹲位和公共建筑坡道電梯等三大方面。據城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創建活動啟動前,杭州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幾乎是空白,為了讓杭州20多萬殘疾人出行更加順暢,有關部門三年多來加大了改造力度。除了按規定2002年1月1日起的城市新建道路都要設置無障礙設施外,到今年底,杭州新改造盲道249條,新改造公廁246座,無論從數量和覆蓋面上都是空前的。
另外,除了市區主要道路外,城管部門還在背街小巷的改造過程中,在道路寬度允許的前提下,增加了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把盲道鋪到了百姓家門口。
多數盲道仍存在缺陷
在三天的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缺陷,特別體現在盲道建設的合理性上。
莫干山路、天目山路的坡道高出路面,坐輪椅的殘疾人無法順利通行;解放路上的盲道條紋之間距離太小,不符合標準,盲人走上去如走平地,根本起不到指路效果;鳳起路上多數盲道被取消……檢查人員告訴記者,盲道設計的不合理還體現在空間上,根據盲道設計標準,盲道兩側障礙物間的距離應該在0.25米到0.5米之間。但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些道路的盲道與障礙物緊貼在一起,甚至有的盲道的盡頭就是一棵大樹或者一根電線桿。
如玉皇山路和靈隱路等的盲道上還建起了樹池,有的還對著電線桿,盲人如果順著盲道走,很有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杭州就曾發生過盲人走盲道被撞掉牙齒的悲劇。此外,盲道上占道停車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在檢查中還發現少數公廁的殘疾人蹲位沒有扶手,賓館電梯內沒有樓層語音提示和低位按鈕,給殘疾人造成了諸多不便。
無障礙設置需要自覺維護
無障礙設施的創建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體現,雖然杭州的創建工作已走在了全國前列,但依然需要全社會的自覺維護。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已要求責任單位盡快落實整改措施,查漏補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對占用盲道停車的現象加大處罰力度,另外提高部分道路施工單位的無障礙設施維護意識,力爭在2008年實現城市主要道路盲道設置率達到100%,公廁殘疾人蹲位設置率100%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