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
曾經為生計乞討 |
彭應泉、彭申泉兄弟倆今年分別40歲和38歲,1968年的一天,彭應泉和彭申泉突然發燒,當時父母也沒在意,加上家里沒錢看病,就拖延了幾天。沒想到,就是這短短的幾天,卻帶給兄弟倆終身的遺憾。幾天后,高燒不退的他們被醫生診斷為小兒麻痹癥。隨后,兩人大腿以下逐漸萎縮。殘疾后的兄弟倆上了幾年小學,但還沒等到畢業就輟學了。
在農村生活,體力是第一位的。但是,他們由于兩腿萎縮無力,連上廁所都得依靠凳子。殘疾的他們面對嚴酷的現實欲哭無淚,身為農民的父母也是暗自淚垂。堅強的兄弟倆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開始從事小手藝,幫人織漁網、閹雞等,不管再苦再累再臟,他們都毫無怨言地去做。可是,這些手藝賺錢少,根本無法維持他們的生計。無奈,弟弟彭申泉便拖著殘缺的雙腿,到火車站附近乞討。眼看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兄弟倆又相繼干過補鞋、木工等活,生活,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慢慢有了起色。
用心經營修理店
1996年,在區殘聯的幫助下,他們在離家不遠的公路旁開了一家單車修理店。由于兄弟倆能吃苦,肯鉆研,服務態度好,生意很是興隆。當地的摩托車多了,兄弟倆又開始修理起摩托車。周圍的鄉親們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常常拿自己的摩托車到修理店來供他們做試驗。很快,他們就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摩托修理技術,店子里的生意日漸紅火,生活也逐漸變得寬裕起來。生意好起來后,他們也經常熱心助人,平時幫顧客小修理、找點零件什么的,從不收錢。
10年來,兄弟倆共為群眾減免維修費用2萬多元,免費接拋錨車300多臺次。為及時服務顧客,他們特意買了輛殘疾人專用三輪車。只要顧客一個電話,他們便趕往現場接車,從不另收費用。一次,一村民的摩托車在20多公里外的公路上拋錨,路旁的修理店要價100多元。車主找到兄弟倆,不巧當時三輪車被人借走了,兄弟倆便立即搭車前往并將摩托車維修好,僅象征性地收了2元錢。
憑著自己的勤勞努力,目前兄弟倆已修建起一座10多萬元的新樓房。彭申泉幾年前也與一位善良的姑娘喜結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