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我下午就回來了,看見母親獨自坐在我的大寫臺上,向著窗外發呆。肯定有一段時間了,我走到她身邊都不知道。一開始,我沒在意。此后,我又看到類似的這種情況幾次,我開始注意了。我感到,父親去世5年了,母親一個人在家閑著沒事做、加上她又不愿意到鄰居家串門,日子太難熬了。以后我得適當找點事情給她做,不然,她在家一不動手,二不動腿,三不動腦,久而久之會生病的。
有了這個念頭以后,我不再奉行出于照顧母親、我的生活我自理的原則。而是有意識地留下一些事情給母親做。比如,早飯后,我就把飯碗等一推,不洗了;穿臟的衣服,我也留下幾件好洗的給母親洗;多年我承包的拖地板任務,我也不拖了。望著留在家里這一堆雜事,我這才去上班了。上班閑暇時,我也打個電話回家問候,如母親沒事,我會臨時找件事給她做。
前幾天,又到了繳水電費的日子。那天,我領著母親來到銀行的自助繳費機前,按照我的指導,母親戴上眼鏡,一一按鍵,輸入工資卡上的賬號、密碼、確認,然后選定繳費項目。幾分鐘后,繳費機就吐出了表示繳費成功的收據。由于銀行的柜臺繳費不收現金,急得另外幾位老人拿著水電繳費卡在一旁發呆,直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母親見了,便樂呵呵地喊他們來,像當年當老師似的,現學現賣,給予指導。到需要輸入卡上的密碼時,母親就讓他們自己操作,自己則轉過身去,對我小聲說是此時得回避一下,免得沾嫌疑。
別說,我這么一“偷懶”,母親倒是“上崗”了,有了“用武之地”。現在我下班后,母親會捧著洗得干凈、疊得整齊的衣服給我,然后告訴我她今天做了哪些事,跑了哪些地方,呵呵!都忙了一天了。口氣里流露出一種老人特有的滿足感。尤其是她這樣里里外外地忙忙,精神也好多了。
常人都說,老人是老小孩,要哄。這個“哄”就是晚輩要因勢利導。最大限度、積極地發揮老人的長處,讓他們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更不是一個等死的“廢人”。而晚輩有意識給老人留些家務事做,就是一種“哄”的有效方式。它的意義更多的是在于晚輩從精神上關注老人。王建國
文章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