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天才"自閉癥青年的鋼琴達八級之路
2006-08-02

來源: 南方日報

孫壽寧(小名貝貝)是目前在本地媒體上露面的年齡最大的自閉癥患者,他的成長經(jīng)歷或許能夠代表深圳自閉癥兒童成長的歷程,他走過的路可能就是許多深圳自閉癥兒將要走的路。20多年的路程,其中是否有值得目前孩子尚小的自閉癥患兒家長借鑒的地方呢?孫壽寧有了一技之長后,家長熱切地渴望能為他找一份工作,在中國救助自閉癥患者機構(gòu)幾乎空白的情況下,這些自閉癥患者的未來究竟會是怎樣呢?

  9月9日,貝貝將迎來自己的第23個生日,但身高一米八六的他卻可能并不知道“生日”所代表的意義。

  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里年齡最大的“孩子”——貝貝。剛練完半個小時的鋼琴,處于“休息”階段的貝貝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少兒節(jié)目,時而大笑,時而跺腳,時而用力地揮舞左臂……

  “20年了,從剛開始發(fā)現(xiàn)貝貝的異常,到為他四處求醫(yī),到后來知道孩子得的是自閉癥,一路走來,貝貝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沒有了貝貝我會怎樣。”孫莉莉看著自己高大的兒子,目光中充滿希望,也滿含辛酸。

  曾經(jīng),他也是個“天才”

  “人家的小孩教一遍就可以了,他要教上10遍”,當家庭教師向貝貝媽訴苦時,她可能沒有想到,貝貝曾經(jīng)也是個“天才”。

  貝貝從小就長了一雙十分有靈氣的大眼睛,一歲半上托兒所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能夠背誦唐詩,認齊26個英文字母,鄰居們都夸他是個“天才”。但隨著年齡的增大,貝貝一些被忽視的弱點漸漸顯露出來,比如他雙手的動作很差,說話模糊,不跟小朋友說話、玩耍,不與陌生人接觸……5歲那年,南京兒童心理衛(wèi)生研究中心的陶國泰教授告訴他們,貝貝患的是兒童孤獨癥(后來稱“自閉癥”)。

  父母震驚了,他們帶著貝貝四處求醫(yī),嘗試一切可能的辦法,當所有這些努力不見成效時,他們決定自己來教育孩子,“我們可能無法讓孩子變成正常人,但是我們可以讓他不對社會造成危害!”

  由于沒有紀律觀念,貝貝會在課堂上隨意大聲喧嘩,因為影響到正常的課堂秩序,學校開始拒絕招收他。父母只能把他帶回家里,請來家庭教師和自己一起來訓練他。

  “有志者,事竟成”,如今,貝貝在家里會幫著收拾,吃剩的瓜皮,用過的餐廳紙,貝貝見了都會把它們?nèi)舆M垃圾桶;小時候,貝貝對靠近的小孩會有攻擊性行為,現(xiàn)在也不會了,“每次有小孩過來時,我就會一遍遍地告訴他‘沒事沒事!小朋友過來了。’慢慢地他也就習慣了,不再對那些靠近的孩子有什么舉動。”貝貝的媽媽孫莉莉告訴記者,雖然現(xiàn)在貝貝還會有一些怪動作,但他已經(jīng)不再對別人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了。

  多年來,家里人對貝貝的教育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媽媽負責的數(shù)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教完了初中課程;爸爸負責的語文雖然進度較慢,但貝貝認識的字也已經(jīng)達到上千個了;奶奶和外婆則在生活上對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如今,貝貝已經(jīng)可以解出一些簡單的算術題,認出好多字,但是認識卻不理解,面對應用題,依舊是一籌莫展。

  7年,在元平特殊學校度過

  1992年,考慮到深圳開放較早,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孫莉莉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只身一人來到深圳。后來偶然結(jié)識了另一位自閉癥兒的父親張先生,張先生告訴她深圳有一所元平特殊學校,里面專門設有一個“自閉癥班”,那時候家長自救機構(gòu)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還沒有成立。就這樣,貝貝在1994年進入了元平學校的自閉癥重度班,和其他一些自閉癥孩子一起學習兒歌和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很快,重度班的這些訓練無法滿足貝貝的需要,他便轉(zhuǎn)到了輕度班,由奶奶和外婆輪流陪護著開始新的練習。

  在輕度班的幾年里,貝貝學會了刺繡、畫畫和拼音打字等技能。在今年7月29日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五周年會慶暨展能節(jié)上,貝貝還在現(xiàn)場作畫,技驚四座!在學校,他也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2001年,貝貝18歲,按照規(guī)定,他離開了元平學校回到了家里。

  會做網(wǎng)頁但不懂理論

  “真的難以想象這樣一個漂亮的網(wǎng)站是一個重度自閉癥孩子制作出來的!”孫莉莉的一個朋友在看到貝貝自己制作的網(wǎng)頁后驚訝地說。

  今年4月28日,深圳市殘聯(lián)在深圳書城免費為深圳市殘疾人舉辦了一個電腦培訓班,貝貝媽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帶著貝貝報名參加了其中的“動漫學習班”,學習制作網(wǎng)頁。

  “當時就是想讓貝貝多學點,孩子在元平學校的時候曾經(jīng)學過拼音打字,速度蠻快的,我后來還讓他學習了五筆打字,在學校的時候,他們考試用的試卷基本上都是他幫老師打出來的,算得上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了。現(xiàn)在五筆字根他還全部記得,你寫個字給他看,他可以很快地把相應的字母組合打出來,一分鐘已經(jīng)可以打50幾個字了。”

  在學習班上課的時候,因為全班都是殘疾人,大家對知識的渴求更是迫切。孫莉莉開始挺擔心孩子上課做出一些怪異的舉動,影響大家學習,但令她高興的是,貝貝在這次的學習中表現(xiàn)得挺乖。“貝貝自從學了彈鋼琴后,變化蠻大。以前老是會做一些怪動作,不能靜下來,但在學習班上他很少會這樣,偶爾我也會及時地制止他。”

  老師在上面一邊講理論,一邊示范操作,貝貝在下面聽的時候有些基本懂,有些就不理解了。“操作他基本上沒問題,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也能跟著做好;但是理論就有問題了,老師說的他都難以理解,那些操作是什么意思他也可能不明白。”所以每當老師講解開始,貝貝媽最緊張的時候也就來了,她得一邊注意著貝貝的舉動,一邊把老師的課堂筆記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然后回到家反復地跟貝貝講解,直到孩子能夠“基本懂”為止。

  貝貝從小就有個習慣,自己“操辦”的東西是不讓別人碰的,別人一幫他弄就會生氣。在網(wǎng)頁制作過程中也是這樣,所有的步驟他都自己一手做好,家長只負責為他提供相關材料,告訴他怎樣安排,然后他按部就班地把網(wǎng)頁做好。

  從4月28日到6月底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貝貝的網(wǎng)頁已經(jīng)做好了。隨后,貝貝媽忙著找相關人員申請域名、申請空間。

  “我要做鋼琴家”

  7月10日,屬于貝貝的個人網(wǎng)站終于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記者看到,網(wǎng)頁的上方有幾個紅紅的大字——“我要做鋼琴家!”

  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狄麗娜》鋼琴曲美妙的音符如流水般從貝貝的指間傾流而出,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人心的力量,讓所有人為之動容。20歲才開始學鋼琴,1年達到四級水平、2年達到6級水平,在今年的6月份,又通過了8級水平測試。貝貝說“我要做一個鋼琴家!”

  其實在貝貝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媽媽經(jīng)常聽到貝貝哼著自己沒有教過他的歌,元平學校的音樂老師也發(fā)覺貝貝在音樂方面學習的感覺特別敏銳。但讓孫莉莉現(xiàn)在覺得可惜而且特別懊悔的是,當時并沒有在意貝貝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更不要說培養(yǎng)貝貝學鋼琴。

  直到一把廉價的電子琴在家出現(xiàn),貝貝表現(xiàn)出特別好的樂感,彈出的單音都挺連貫,孫莉莉才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學鋼琴,可是那時貝貝已經(jīng)將近20歲了。孫莉莉一直以來的信念就是“我和他爸爸一定能把貝貝教好”,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深深愛著他們的孩子,以至于連為貝貝生個弟弟妹妹的想法都拒絕了,害怕有第二個孩子會分走了照顧貝貝的時間。貝貝媽媽全身心地照顧貝貝,希望通過學習鋼琴也讓貝貝在大腦發(fā)育方面有所進步。她為貝貝去各大琴行尋找鋼琴老師,年輕的老師都不愿意教他,可能看到貝貝這么大個子,還經(jīng)常有些怪動作,特別害怕。后來,孫莉莉才終于找到了一個愿意耐心教貝貝的鋼琴老師。剛開始,老師還建議要讓貝貝先學會五線譜再來學鋼琴。于是孫莉莉就自己先非常努力的學習五線譜,再一遍一遍地教貝貝。幾個月后,貝貝就學會了!

  讓孫莉莉更高興的是貝貝會主動和她交流了。“媽媽,這個高音是什么?”“媽媽,這個低音是什么?”貝貝問得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媽媽激動不已。貝貝的手指并不比其他人靈活,事實上還要來得僵硬,手放在鍵盤上,小拇指總要不自覺翹起來,這個動作老師和媽媽都糾正了千百次,一看到他翹起來,就摁下去。孫莉莉看到其他只有10歲左右的孩子在鋼琴上靈巧的手,又不禁懊悔:“要是我早點讓貝貝學習鋼琴該有多好!或許他現(xiàn)在真的就是一位鋼琴家了!”第一首練習曲,貝貝用兩個星期可以彈得很好了。即使有這方面的天賦,貝貝也非常勤奮地練習。貝貝每天都很自覺要練4到5個小時琴,但他不像其他孩子一坐就能坐好幾個小時,彈了一段時間可能要做一些怪動作休息一下。但事實上,在貝貝自己演奏的過程中,他的怪動作也得到了控制。

  人物檔案

  姓名:孫壽寧(小名貝貝)

  年齡:23歲

  病癥:重度自閉癥

  特長:鋼琴、繪畫

  夢想:當一名鋼琴家

  所獲榮譽:

  2005年8月獲深圳首屆青少年鋼琴藝術大獎優(yōu)勝獎

  2005年7月獲華夏藝術風采國際交流大賽深圳分賽區(qū)青年鋼琴A組銅獎

  今年1月獲得德藝雙馨中國文藝展示活動深圳地區(qū)成年鋼琴組金獎

  6月獲得第二屆世界華人青少年藝術節(jié)深圳選區(qū)鋼琴青年A組銀獎。

  聲音

  “盡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能,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yǎng)”

  記者(以下簡稱“記”):在這20多年中,你們有沒有接觸過政府或社會在自閉癥方面的相關機構(gòu)或組織?

  孫莉莉(以下簡稱“孫”):目前國內(nèi)還沒有專門為自閉癥患者成年后設立的福利工廠,也沒有為自閉癥兒童發(fā)現(xiàn)特長的機構(gòu),在更早以前甚至大部分人連醫(yī)生都不知道什么是自閉癥!我也只與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有過接觸,大家做了不少交流,今年我加入了這個研究會。不過和深圳市殘聯(lián)接觸過不少,比如今年他們辦的這個電腦培訓班,我覺得這對我們這些殘疾孩子非常有幫助。

  記:在對自閉癥孩子的培養(yǎng)教育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有什么困難嗎?

  孫:首先是我們家庭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壓力。一個家庭總得有人掙錢,像我從1997年開始就成了一個全職媽媽,時刻陪伴著貝貝,他在家我在家,他出去我出去,他學琴我學琴……我們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現(xiàn)在我基本上已經(jīng)不能再做什么工作,家庭的重擔都壓在我丈夫身上。而且孩子學鋼琴或者別的什么都將是一筆比較大的開銷,這樣有時真的難以承受。

  另外就是社會對自閉癥兒的接納不夠。有些人對自閉癥孩子還是存在歧視,更迫切的一點我覺得是社會上為自閉癥孩子提供的空間不夠。自閉癥孩子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無法進行社會交往,這就需要我們多給他進入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比如說舉辦一些周期性的關于自閉癥孩子方面的講座和討論,建設一些自閉癥社區(qū)等等。我覺得這就需要相應的社會機構(gòu)和組織,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就有點像這樣的組織,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記:孩子已經(jīng)23歲,你為他今后的路作過怎樣的設想呢?

  孫:以前我也不知道,但現(xiàn)在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貝貝能有一技之長,能找到一份工作。他在網(wǎng)頁上寫的“我要做鋼琴家”,其實這是我們?nèi)业睦硐搿K衲赇撉龠^了8級,一般的演出已經(jīng)沒有問題了。我最希望能找到一份鋼琴演奏的工作,也擔心人家愿不愿意收他。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就好了,目前南山新開很多酒店,很想讓他去試試!不過他現(xiàn)在還不知道出去以后怎樣回家,剛開始我會陪著他,時間久了,他就會從一個固定地點回家!這樣,他以后也就能做好這樣一份工作。

  記:對于康復中心那么多孩子和家長來說,你們已經(jīng)走過了他們未來將走的一段路,你想給他們些建議嗎?

  孫: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明白,我不能讓我的孩子完全恢復正常了,但也希望其他自閉癥孩子的家長不要放棄希望,孩子越早治療越有效果,輕度的孩子還是有希望痊愈的。家長擔心最多的可能就是“孩子大了該怎么辦?”是啊,那時我們會老,誰來照顧他?我想很多家長跟我想的一樣,最好就是孩子能夠自己照顧自己,自食其力。這對自閉癥孩子來說太難了,但并不是沒有可能。很多自閉癥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一些特長,如果我們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yǎng),他們在這些方面是可能有所成就的。我就想對其他自閉癥孩子家長說,多關心你的孩子,多培養(yǎng)訓練你的孩子,不要對他失去信心!

  “其實他們也渴望工作”

  深圳市北大醫(yī)院專家李斯特博士是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的杰出理事,多年來李博士(以下簡稱“李”)一直關注并支持著深圳市自閉癥的研究工作。

  記:自閉癥孩子長大之后一般有哪些發(fā)展途徑呢?

  李:每個孩子的心理機構(gòu)不同,他們有各自的特點,比如有些自閉癥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一些特長的,通過孩子陪護人員平時的觀察發(fā)現(xiàn),對他這些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yǎng),是可以把他培養(yǎng)成才的。但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就并沒有表現(xiàn)出這些突出的特質(zhì),他們就不適合這樣的發(fā)展途徑。

  記:那么對那些重度自閉癥患者,目前社會上是否設有一些專門的容納機構(gòu)呢?

  李:目前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有為這些重度自閉癥人群設立的專門機構(gòu),比如一些福利性工廠,當這些自閉癥孩子長大后,就可以進入里面進行一些相應的工作;但是內(nèi)地在自閉癥研究方面落后了50年,還沒有這方面的相關機構(gòu),深圳市也沒有。

  記:你覺得這些自閉癥孩子長大后有沒有可能融入社會,找到工作?

  李:其實這些自閉癥孩子都有進入社會的傾向,他們和正常人一樣有著工作心態(tài),他們也渴望工作,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與我們不同,甚至是無法表達出來。我認為大部分輕度自閉癥的孩子經(jīng)過康復訓練后,長大了都能夠找到正常的工作;但是對于那些重度自閉癥孩子來說,要在社會上找到工作就比較困難,這樣就更需要社會給予這些孩子關愛。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劉麗實習生劉林王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zhuǎn)載需經(jīng)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wǎng)站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quán)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nèi)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quán)所有:公益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