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信息時報】
李女士:殘疾母親與女兒相依為命
04號李女士
故事簡介:丈夫去世后,做為一個只能扶著小板凳行走的二級殘疾人,她完全可以靠政府救濟生活,但她沒有,她還會堅持做著"燙100張名片只能掙上幾毛錢"的工作,她說:只要自己能動,還是要靠勞動生活……
(注:刊于信息時報2003年02月23日 《愛心檔案》第34期A16)
《愛心檔案》主人公: 李女士
李女士因小兒麻痹,導致雙腿萎縮,只能靠手行走。丈夫1999年去世,留下李女士一個人靠政府400元救濟金及自己辛苦做手工的200元錢,拉扯女兒長大。剛上初一的女兒小雅,可愛、懂事且品學兼優,因為母親行動不便,她小小年紀幾乎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務,并且連同學們分給她吃的小零食,她都要偷偷地藏在書包里,帶回家給媽媽吃。
很想要個熱水器
由于小時候嚴重的小兒麻痹,使得李女士的兩條腿萎縮變形,再也支撐不了身體,在家里窮,買不起拐杖和輪椅的情況下,好強的她,便用兩支胳膊當起了腿,雙手撐在腳上,開始了手腳并用的行走,因此行走時,她就顯得特別矮小,僅有80厘米左右。當記者第一次見到她時,心里不禁“咯噔”一下,為她那近乎爬行的動作而心痛。1999年,丈夫的突然去世,讓李女士一家頓時陷入了困境,丈夫不但留下了幾萬元的債務,還讓家里一下子失去了主要的生活來源……
給名片燙金,印上特意設計的圖案的活,現在已沒有什么人愿意做了,因為燙100張名片只能掙上幾毛錢,而且,還特別累,要想再多掙點,那幾乎是要沒日沒夜地干才行。有人曾勸李女士:“像你這樣的殘疾人,即使不用干活,國家也是要養著你的,每月照樣要給你600塊,你何必那么辛苦。”但李女士不愿意這么做,她說,只要自己能動,還是要靠勞動生活。就這樣,憑著每月為名片燙金印圖案掙的200元和政府的400元救濟,以及街道、好心人的幫助,李女士把女兒一天天地拉扯大。
李女士的女兒叫小雅,可愛又懂事,今年剛上初一。不但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家更是一個好幫手。爸爸去世時,她才9歲,因為母親工作忙且行動不便,她懂事地承擔起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務。每天晚上,她都要提前做好第二天的午飯,每個星期天,她會買好家里下一周要吃的菜。她愛媽媽勝過愛自己,她最愛吃荔枝,即使是同學給她兩個,她都會悄悄地放進書包,帶回家給媽媽。
因為李女士的雙手要輔助走路,不能負重。家里沒有熱水器,每天沖涼,都要女兒一壺壺,一盆盆地往廁所里端水,一不小心還會被開水燙著。心疼女兒的母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很希望家里能有個熱水器,那樣女兒就不用再這么辛苦了。可這個熱水器,李女士想了4年多,就是沒買成,因為家里根本買不起。
李女士的故事在《愛心檔案》報道后,立刻引起了社會上各界好心人士的關注。如今,在熱心人的愛心幫助下,李女士家已用上了熱水器。
上星期天一大早,一位鐘先生就打來電話說,他們家有臺熱水器才用了不久,因為最近家里改用了管道煤氣,這個熱水器正好可以送給李女士家“發揮余熱”。當天下午,鐘先生就騎著摩托將熱水器送到了居委會,這時,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才發現,鐘先生原來是位警察。鐘先生有些抱歉地說,熱水器缺了幾個小配件,因為工作太忙,沒來得及配全,但這兩個配件很好買,沒有也不會影響使用。鐘先生剛走,就有一位袁女士打來電話,想給李女士和她女兒買一臺新熱水器。當得知有人捷足先登后,李女士十分后悔沒有早點打電話來,當她聽說那臺舊熱水器缺一些零件,而且還沒安裝時,她當即表示愿意上門看望李女士,并幫她配齊零件安裝妥當。
上星期二早上9點,袁女士就和丈夫一起找到李女士家,夫婦倆跑前跑后,累得滿頭大汗,光是買一段煤氣管,袁女士就前前后后跑了幾趟才買到合適的。最后,他倆把熱水器安在了一個既方便又通風的地方,并且反復叮囑李女士注意安全。當細心的袁女士看見李女士穿著一雙不配對的拖鞋時,馬上就去買來了兩雙新的,她還跟李女士講,她以前是開發廊的,以后李女士要剪頭發,只用給她打個電話她就會上門服務,免得李女士走出去不方便。
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還有陳先生、魏先生、舒小姐和植先生這些熱心人,先后打來了電話來想幫助李女士母女。其中,有一位先生竟一下子買了“三件套”———熱水器、煤氣爐和煤氣罐,就連煤氣管也一同配齊送了過來。這些好心人先后寄了800元現金來,希望能幫助李女士。李女士十分感動,她再三叮囑記者,一定要通過報紙,祝福這些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